瀕死的慰藉:結合醫療與宗教的臨終照護
人活著的時候,偶爾會違背誓言。面對已經發生的事,不要執著、不要發怒、不要後悔,繼續朝向下個階段前進即可。
以佛教思維來看,不斷重複發生的事件,其開頭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與其設法中斷重複發生的是,回到事件最初的起點來思考,才能徹底調整事件的發展走向。
3大分類:每類寫出10項事物。
1.重要物品;2.物品外,重要事物;3.夢想與希望,想做的事。
臨終心理發展—接受死亡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每階段捨棄六個,直到剩兩個,檢視。
看完華語教師加油站的影片,請大家在想一想,還有什麼字說的和真的發音不同。
各組同學各給一例:俄é羅斯、關係xì、液yè體、褪tùn色、脊椎。
最驚訝的是「關係xì」,不是輕聲,也不是一聲。
脊jǐ椎是我舉的例子,因為印象很深刻看過一篇文章,根據年紀念的不同。我的父母親念的是「肌」,我念的是「吉」,教書的時候,課本寫的是「己」。
不過在綜合討論的最後一題,我新增了一張截圖。原本這個稱呼後的冒號,我都當成學生寫錯,我會提醒。不過這個用法變成電子郵件常見語體形式,然後在一本2021年出版的華語教材中,他居然變成教材採用的形式,所以就算有學者呼籲不能積非成是,但實際教材中卻採用了,只能說當大家都不求甚解,就會慢慢積非成是,然後就會變成約定俗成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