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已經過一半,所以第九週就是要講主題報告的內容了!這學年決定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主題,連結台灣社會,再從中選擇與主題相關的詞彙或句型(一人2個),設計一個簡單又簡短的初級雙語文化教材(中英、中日、中德 + 拼音),可串成繪本、兒歌、小書等形式。
我也帶了我自己收藏的書給學生參考,《勇氣》、《我喜歡我自己》、《我的食物地圖》、《識字兒歌》、《台灣A-Z》、《台灣旅遊手指通》,最後一本絕版未流通,我是在圖書館看到,然後找各大書局網站,最後在金石堂買到的,彩印還三種語言,售價只要280,真的很難得。提供書籍是讓學生有簡單的想法,但不用和書一樣,只是要注意版權。
這週講文字,但也提到了方言,還有漢語的特色,所以羅慧夫醫師的長假和長假過後還是要和同學們分享,畢竟現在能說流利台語的台灣小孩已經不多,更不用提說流利台語的外國人。以前華語所也有一位法國學姊特地去學台語,最近也看到一個YouTuber阿勇台語,除了華語之外,說台語也很通,應該比我還通。另外也還是附上一個四年前流行過的台語口音微測驗讓同學們玩一玩。
綜合討論,其實和106-1的回答沒有太大差異,某部分操作改變,調動題目順序而已。
Q1.六書是漢字的構成原則,除了課本上的解釋與舉例,看完影片後,請整理出拆解表格。(個人HW拆解你自己的名字和畫下字型Pear Deck)。
第一題和帶國中語言天地的玩法很像,只是以前是查字典+手畫,現在則是查網頁(漢字古今資料庫)+觸控式裝置畫,時代進步中,老師也得跟上學生們的腳步啊!
特地去學一下怎麼直接在Peardeck裡嵌入YouTube影片。
不是用專門的觸控筆畫,就是沒手感啊!
只能出賣自己的,學生的就個資保護。
現在教育部的筆順網升級了,行動裝置的版本很厲害。可以直接讓學生掃描,也能用生字練習器反覆練習寫字。超級方便。
Q3. 如果你是初級班的華語老師,關於臺灣所用的貨幣稱為「新臺幣」,你會教什麼?
有「新」,就有「舊」。我有一個一定會教的,就是「分辨真偽」。學生們會把語言形式想得很複雜,不知道怎麼教,但很多內容只要有簡單的句式,就能操作了。
Q4.現在教育制度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補習班,屬於古代的哪種教育制度?宋朝起至明清完善的科舉制度類似於現在的什麼考試?其中宋朝的「糊名」的規定與現代考試制度的哪項規定相似?
這一題有新想法想帶入,無奈時間不足,只有寫在BLOG裡了。
現在公私立學校均受教育部/局監督,而且不分性別皆有義務教育, 以前沒有,如何產生階級流動? 是我想討論的內容。現在階級流動,真得靠教育就可以嗎?(社會)文化資本,真的與原生家庭有更大的關係,素養&文化素養,有極大一部分是先從家庭來,再來才進到教育面,從學校獲得刺激,但讀公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的小孩,見識就是有差別。我不是要說國際學校的孩子見多識廣,而是見識的層面不一樣。不管哪裡的小孩都要為成績奮鬥,但被教育的思維不同,資本和素養的養成就會開始有差異。教育應是階級流動的管道沒錯,但家庭能提供大部分先天的優勢啊!
補:
《模犯生》:教育到底是鞏固既有階級,還是有助於階級流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