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106-1 華人社會與文化──語言、文字、教育和制度

平常偶爾會看日本節目《大改造! 劇的BEFORE AFTER》,覺得會蓋房子,能蓋房子很酷,但辛苦也是絕對的。會看林立青《做工的人》,是書店偶遇,又是討論工地現場的書,很對自己的胃口。再加上,爸爸的職業也是監工,身邊會遇到包商,也會遇到工人,正好也了解一下。

這本書,看著看著都覺得是在打自己的臉,怎麼敢那麼大言不慚地無病呻吟啊!!素養不正是保裝過的文化資產,很多人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人都一樣,也都不一樣,端看提問),多數時候就是求生存而已,我到底哪兒來的資格在課堂上碎嘴……

有一篇〈隔閡〉提到周刊的標題〈泥水工周薪十萬,比教授月薪多3倍〉,這標題就是要引人點閱,副標才是真正要探討的內容,「技術人才短缺,高手找不到徒弟」。不用十二年國教,技職教育在台灣高高的升學主義掛帥之下,早已名存實亡了。標題寫得美好,但職業的現實卻又是另一個故事。在此,節錄林在此篇最後部分的結語:

「這些師傅們靠著自己的身體,其實也只得到一頓溫飽而已,他們很多連勞保也沒保上。……我在三重、南港問過各個領班師傅、包頭和材料供應商,全部認為這是一場笑話,但被當作取笑材料的我們卻笑不出來,因為外界是如此看待。……越是和這個世界接觸越深,我就越明白其中的差異。也因此,我始終不能接受論述式的教科書、自以為高深莫測的經文,也討厭那些成功者的傳記和論述。我知道,我這樣是畫地自限,為自己設下了這樣的隔閡。可是會不會哪天我也和那本商周一樣,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自己所要的內容?」




2017/11/08

開頭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處理教學大綱調整及主題報告,就壓縮了後面的討論的部分,以後還是提早個兩周好了(此時就會兩難,太早說,上沒幾次課,同學們接觸不多,還沒有概念;晚一點提,又會壓縮到正在進入核心課程的內容)。

11/22還有閱讀講義七,11月份有一種進度壓力,叫做「把書看完」。
這學年開始的強制要求資料出處,書籍和論文已經經過別人先把關,
之前有些同學都會使用未經查證的網路資源。

按照慣例還是分享了同學們找到的資源來個承先啟後的作用……根本上,現在公民基本素養的四點:

(1)理性溝通、相互尊重
(2)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3)遵守公共秩序
(4)追求社會正義

與國際觀的關聯,我認為在於第一和第三點,第一點不管你在國內或國外,都很重要。我想只要放掉預設立場(也就是想像),原則上人都很理性;相互尊重,知道不同民族風情和習慣,和第三點的入境隨俗概念一樣,到了外地尊重當地人,也遵守當地法。第二部影片,其實也稍微偏頗了,但剛好當個反證。當他提到媒體時,只有七家,但當然可能因為某些原因,他們無法將所有媒體納入,也沒有說明如何進行數據調查,出現的數值只能參考,無法盡信。我們的無知,很多時候是由於太過相信主流媒體的斷章取義而成的,還是要記得問「真的是這樣嗎?」不關心、不查證,就會被媒體操弄洗腦啊!

關於國際新聞的部分,我還是推薦大家看公視(YouTube也有直播),週中一般新聞時段,也會穿插一點國際新聞及外電頭條(晨間新聞),還有《新聞全球報》(在晚上11點,我真的沒看過),週末也有《全球現場──深度週報》、《全球現場──漫遊天下》。現在大家都掛網,那麼沒事打開CNN、BBC、NHKFrance 24N24RT/DW等等,前面三家也都有中文網。


   

我選了羅慧夫醫師的影片,因為我有他的光碟片,所以自己剪了20分鐘的版本,但時間不夠看全部,只讓大家看了10分鐘就進入討論。這週上課,因為要討論的東西太多了,所以都很快地討論過去,沒有好好串在一起啊!想說的東西太多就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這周把閱讀縮成兩章而已



Ch5〈文字與圖書系統的建立〉
Ch6〈典章制度與政經教育〉

然後提問保留上學年兩題,從個人發表改編一題,在新增一題經濟相關的。由於最後時間只剩十分鐘,這週沒讓同學們發表,就是我邊說邊問而已。此時就覺得有教學課程網和ZUVIO真好,可以讓我看看大家的想法及意見。

Q1.楷書自唐起為中國官方正式字體,但現今一般閱讀多使用字型為「新細明體」。那麼,華語教師在教材準備上,使用什麼字型?寫字教學時該注意什麼?

漢字背景的部分,是我自己對於教過學生的觀察,未必和其他老師一樣。
對於日本學生,寫漢字確實不用擔心,但有些小細節要注意。
因為在部首「隹」及「竹」的「點」,日本漢字和中文字的寫法就不一樣。
原本我都是讓學生去教育部的筆順網練習筆順,這週上完課,剛好看到FB對外華語/漢語教師動起來的iTune的APP分享練字簿 - 中文習字,我也在Google Play上找到一個還不錯的APP中文筆順──學習寫字好幫手。現在自學的工具真的很多,給了出去,也希望學生會自己使用啊!


Q2.以往的圖書以「經、史、子、集」分類,若採用當代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經、史、子、集」各在哪類?

看到同學們很熱血地在討論這一題,就覺得很有趣。因為經、史、子、集的書實在太多了,要一一分類絕對不是我這堂課的目的啊!只要想讓大家思考,我們越習以為常的內容,很多時候更需要教給外籍學生。


Q3. 如果你是華語老師,關於臺灣所用的貨幣稱為「新臺幣」,你會教什麼?
       (這題出得太寬,應要有程度:初級班)

上學年的鈔票課設計的目的是把生活裡常用的東西融入聲調練習,
每周都會按照學校活動、社會節慶及課文相關內容作變化。
這學年還是做,碰到節慶和課文特定議題時才做,因為實在太累了......

Q4.現在教育制度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補習班,屬於古代的哪種教育制度?宋朝起至明清完善的科舉制度類似於現在的什麼考試?其中宋朝的「糊名」的規定與現代考試制度的哪項規定相似?






同學們的回答(黑體):

03
1:建議使用【無襯線體】,像是:黑體。因為無多餘變化及勾勒。(我第一聽到無襯線體)
※注意:筆劃順序、文字由來解釋
(文字由來會在營隊或文化課做,在正規課我反而沒做過)
2:
經-哲學、宗教類
史-史地類
子-科學、藝術、社會科學 (百家專業)
集-散文文學、小說類
3:教導鈔票貨幣上的圖畫由來/何謂新台幣、舊台幣/鈔票顏色辨認/鈔票幣值數字寫法
4:私塾/聯合考試(基測、會考、學測、統測……等)/考卷不記名方式,防止作弊

04
Q1.我們認為有使用投影片的話,字體會運用標楷體,那寫板書時會以清晰為主,筆畫也正確。(筆畫正確這一點,在初級班一定提,但到中級班,想改也不易,就像我們自己的筆順一樣,就讓他去吧!)
Q2.
-> 哲學、文學、禮樂(藝術)
-> 歷史、地理
-> 哲學、文學
-> 文學(都能放)
Q3.
台灣人的用錢習慣、面額、歷史(略提,例如台幣如何變成新台幣)
Q4.
公立 ->太學、國子學
私立 ->私塾、蒙學(少了其他回答)

01
q1: 標楷體。注意一筆一筆寫,不要連在一起。
q2:
:重要典籍。史:中國歷史。子:百家人物/名人傳,百家學術思想/哲學。
:文學作品集成。
q3:
口語用法:幾元=幾塊=多少錢。紙鈔,銅板的差異,判斷真假。
q4:
公立:學塾。私立:書院。補習班:私塾。科舉制度:國考。糊名:匿名性,試卷上只有准考證號碼,沒有名字。(彌封)


如果把字體放在一起比較,我個人其實最喜歡隸書,看似扁平方正,但蠶頭燕尾又有一種微微肉感的親切可愛啊!

補:
Google fonts 的字體(sans-serif 篇)
文字怎麼搭配才吸睛?10 個排版秘訣搞定你的設計
版面編排應用:點、線、面(上)
5個必殺技讓頁面文字閱讀更舒適




1 則留言:

  1. 寫字的溫度:字要隨心,人才會自由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10378
    辨識真偽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4DHDd4PVKg
    都說國際觀很重要,但你真的了解過它嗎?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2/1866158
    走,去台灣留學
    https://youtu.be/zjEupFYoyUU
    跨文化交流
    https://youtu.be/614wZtKIEJ4
    台灣的教育有事嗎?
    https://youtu.be/txV4YfVHJMI
    1300年科舉考試 產生700位狀元
    https://youtu.be/N6bOqDjactE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
    https://www.google.com.tw/amp/s/kknews.cc/education/jyj9gy.amp
    匯通天下Money history
    https://youtu.be/QK-ISdi8riU
    臺灣紙鈔很醜?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265194
    哈佛校長談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http://m.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76199
    Illusion 新台幣佰元紙鈔
    https://youtu.be/ZsqiCHJGGYg
    針對語言學習者的問答平台
    https://hinative.com/zh-TW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