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

107-2 華語口語與表達──期末總結

這學期到這一週大勢底定,待外籍生線上期末考完,收到台灣學生自評後,就能送成績了。

因為以往總是會有1-2位收不到信的人,所以這學期第一次用ZUVIO公布連結,看情況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學生記得我開放的時間就可以去考OPEN BOOK,但考後我也沒有關閉,因為是第一次,我也忘記提及遲交(應該說想都沒想到有人會忘記吧),所以遲交的人不扣分,但在時限內完成的人加總分。

06/17備註:確實有人遲交,但有人是沒有好好讀公告,上課也說了連結會公布在問題區,還去公告區點舊連結(那是給你看考題形式的),超傻眼。上了一學期的課,難道沒發現考的內容和上的內容差很多嗎?也太失神了吧!以後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在教室裡考線上測驗才行,雖然有學生遲交的時間戳記,但沒另存新檔,也沒截圖,就被我自己批改的戳記給蓋過了!現在也只能照批改後的分數實際給分了,唉!

這學期每門課都在嘗試新方式,線上試卷出了一題回饋題,順道把學校的教學意見調查聯傑給學生。有的人覺得課變得比以前更有趣、學得更多,有的班覺得節奏前慢後快,需要調整。

我看到某份考卷裡的回饋覺得很悲傷。我想那位本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在考卷裡罵髒話,但又不表明自己是誰,用這樣不健康的方式發洩情緒,那憤怒不會離開。生氣是一種續發性的情緒,背後往往藏著寂寞、悲傷、想求助、想被了解、渴望被愛的需求,生氣只是用來掩飾需求的被子。我想面對不一樣的學習情境,他可能真的很想學,但跟他以往的學習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很挫折,他覺得上課都在玩遊戲和說話,根本不需要進教室,但我的活動都是繞著課文、生詞和語法轉啊!我想大概是他母國的漢語老師都是循規蹈矩的填鴨式風格吧!

A word from Dalai Lama for everyone
I am a bit skeptical about what we call blessings. I believe the ultimate source of blessings is within us. A good motivation and honesty bring self-confidence, which attracts the trust and respect of others. Therefore, the real source of blessings is in our own mind.




本週兩班華語二已停課,因為一班有一半要去參加學校的校外活動,另一班只剩一位奧地利籍的學生還在台灣,她說她不會來,所以為了配合已經回到泰國、菲律賓和德國的學生,下午才進行線上期末測驗,因為歐洲時區和亞洲地區差了6小時啊(原應該按照上課時間考試的)!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翻轉教學,那大概是不想跳出舒適圈,因為教學雙方都得付出努力,才有展現翻轉的可能性。感謝這班口語與表達留下的同學,都能盡量跟著我調整的步伐緩緩前進。為了提高課前閱讀資料的完成率,所以請同學根據閱讀的內容出閱讀的三層次問題,也算進BLOG的分數內,問問題的設定原本是針對自己不懂的提問,但沒讀會連問題都不會有,所以就用閱讀三層次進行,也當作一種提問的練習,要如何出題才會聽到自己設想的答案。這點我到現在還在練習。

期末總結,除了自我評量的項目提醒,BLOG總數確認外,都還會有小組報告和這門課的總結。以往都是我自己檢視同學的活動,找出可以討論的點提示,這學期既然要翻,就徹底點,讓學生自己想。針對這三組的報告,我先提出兩個問題:

1.印象深刻的教學活動是什麼?為什麼印象深刻?
2.這個教學活動能不能變形?換個方式進行。

再請同學思考,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用哪種方式進行。這幾年,沒有意外,幾乎都是以競爭的模式設計教學,而鮮少見到合作,這也自然。因為我們的學習經驗多是要競爭,合作的微乎其微,所以就有第3題:

3.有什麼活動方動式可以讓全班一起參與活動,但不需競爭,老師/學生都能檢視自己的教學/學習效果?
因為我給出的答案是一個活動就可以有一個小小的成果發表會,榮譽和成就不是比獎懲來得有趣嗎?因為這題,我也思考了自己華語課的設計,我確實不太用競賽模式,但也多著重在練習,反而較少發表,接下來的華語課要想想不同內容練習後,什麼樣的發表模式能展現練習的成果。

以上是針對小組報告活動的部分,再來第4題是概括性的問題:
請由各組回饋內容(評分表及教案)整理, 那些是我們在教學時偶爾會忽略的細節?

同學們的回答,不知是不是因為我問的是細節,所以真的是很detail的內容,如:漢語拼音打錯。下次要改成「部分」吧!所羅列的內容和106-2的內容一樣,可以參考。

課程總結,也和以往差不多,但這學期改了一點小內容。把漢語的拼音變成兩邊都有,國際音標這學期沒帶,所以只把它放在管理側,想學的人就會自動移動到語音學理論那兒去。下學年要把循環圖內的一條線,變成X型,其實這思考的過程是很隨意的,但重點是要願意思考XD


這學年也增加更多的資源共享連結,剛好也有同學要去泰國實習交換一年,就當成餞行小禮分享了。

這一塊是想想區──好好思考是不是要走上這條教學路

華語教師加油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kg0IV_ke6aZcENvt4bS8Q
對華語老師的迷思
https://youtu.be/w6hn4yy0Leg
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考古題問答
https://youtu.be/xu9HTrE_Rqw
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之「華語口語與表達」模擬實測評析
https://youtu.be/9mtkXjGlY3g


這一塊是看看區──真的上路後,總是希望有資源
『學學中文之歌』只要學會這首歌,就能在台灣生存!|
三原JAPAN Official MV https://youtu.be/h60tEWL9jkk
鍵盤語言學家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HY0M0fHPAan8VfRel6cA


Last but not least 這學期算是最重要的教學意見調查網,是新網頁,依舊可以抽獎,真是羨慕學生們。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