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111-1 藝術與戲曲

上週去說了請6小時的課排同一天,沒開成我自己吃下來,沒關係。不過週一收到更新排課表,又是8小時了。上課第一件事就是告知同學,至少我這邊的課一定會有,但另外2學分的華語教材教法,就不得而知了,原本曾和原組長提過,我來接上,不過有要找新老師的話,就看中心安排。

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讀這本新課本,但好難讀啊!因為排版實在太滿,沒有留白,然後內容太硬,滿滿考試重點,完全考試用書,只有文化補充比較有趣。看了之後,呆了30分鐘思考,要傳遞什麼內容給學生?

在寫這篇部落格時,人在外聽職場霸凌課休息寫的,然後想確定書的排版樣式(找試閱),卻意外的在博客來看到書評,也印證自己打臉自己的選擇啊XD 

雖然沒頭緒,但我還是先從之前的教材和製作的PPT找靈感,綜合討論從自己比較有共鳴的主題書法下手,意見交換則是從比較認識的清明上河圖和相聲,因為看過展覽和表演(相聲瓦舍)啊!
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也有一個清朝的院本的清明上河圖,而且線上網路上也有個奇妙的中國「清零上河圖」。
古畫動漫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這次上課有兩位學生確診隔離中,但是也都沒說自己要不要上線上,我就抱著打開看看的心情,結果兩個人都出現了。不過學校的無限網路不穩定,我自己一直被提出meet,只好請另一位學生進去幫我看一下線上狀況。


開頭先是兩段影片,一個一条對清明上河圖介紹,一個是郭子乾的模仿,我就是將課本裡我比較認識部分拉出來提示,再結合部分同學的提問,變成第一次的意見交換。

同學的想法其實也是讓我心有戚戚焉,到底華語老師知道這些內容後,到底何時真的會用到?嗯!如果去漢學系任教,可能有機會吧?或是這也只是我的幻想。因為內容太多,做延伸就太超過了,所以我就做了新的嘗試,在意見交換時,先讓大家抽顏色分組,來14位加線上兩位,分五組。讓大家在我準備好的google document上一起共筆摘重點,已經先把朝代按照顏色劃分好,大家依照顏色分組後,再分類內容,約20分鐘直接共筆打重點,以後考試也有個依據。

中間大家都沒出去休息,我看大概約1/4的人買電子書,1/2買書,其他人沒有書。按照我的分類,沒書也是可以共筆就是上網找資料,可能補充更多。

綜合討論只有Q2和Q3、5借用之前的書法題略改,Q1、4則是這次生出來的題目。

Q1有同學認為是隸書,也有人說篆書,我的概念是篆,至於理由其實蠻簡單的,秦丞相李斯被稱為小篆的鼻祖,因為秦始皇實行「書同文」的政策,試圖統一篆文的書寫規範。這是中國第一次有系統地將文字標準化。而李斯是把大篆簡化成的小篆的人,也因為小篆是秦國使用的書體為基礎,因此小篆又被稱為「秦篆」

出處:CGAN.NET小篆較之大篆,形体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
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划時代的意義,占有重要地位。


Q4則用了公視節目名稱來雙關,不過應該沒同學發現。因為課本只集中談書法、繪畫、文學和戲曲,而藝術還很多類別,就讓大家集思廣益。戲曲的文化課確實在初級最容易談京劇的臉譜,多數的語言中心都會有畫面具的文化課,不過我教的重點會是顏色,而且用的是八家將臉譜,而不是京劇,因為這個戲曲也離現在的台灣人太遠了,台灣的老師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啊!



中間Q3想示範一下教育部的筆順網,結果電腦一直當。上一週要教寫字,台師大生字簿也一直在service invaluable,新北的自編國小1-6年級生字簿也是,打開來就亂碼,還好有筆順網生字簿練習,讓我鬆了一口氣。因為寫字,我只教概念,然後再教工具,其他留給學生自行處理。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