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先從台灣世界史開始,台灣是個島,當然要走海路開始對外交流。因為有這些跨越黑水溝、東海、南海和太平洋來到台灣的貿易商、強盜和定居的新住民,還有這個島的原住民,才有現在這麼精彩的台灣。
以往我都是先讓同學討論自己想說的,也就是課前的閱讀心得,然後再討論我提出的問題,也就是我想關注的相關議題。但這次上課的操作,是反過來執行,應該會成為以後的課程操作模式,畢竟先討論我的,我就不會拖到大家的下課時間了!這次先關注老師想討論的,再讓同學發表答案,再來我提供我的想法,最後讓大家討論自己關注的焦點。
這次討論是用小組分配題,這樣一來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又可以聽到全部的答案。
綜合討論
Q1.你說得出來大部分的西洋十二星座和日期嗎?二十四節氣呢?你想過為什麼說得出來西洋星座,但二十四節氣不行嗎?請嘗試對照十二星座和二十四節氣。
負責的兩位男同學,完全說不出來啊!星座,大家都知道自己生日前後的,我們還在上課時拼湊一番,沒想到還是漏了3個星座──水瓶、射手、天蠍。時代真的變了,現在星座已經不太是討論話題之一,看來要教手遊名稱了吧!
我問了個問題,到底要不要教這兩樣?星座,我還是會教,畢竟要知道自己的(別人的不記得也就算了),還可以學到一些動物詞彙,以及量詞概念,如:雙魚座。不過節氣,我就看狀況講四個最有特色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學四季,還有冬至(冬節)的節氣活動:吃湯圓。
凱卉提到上學期外籍交換生在我的課上,學到了生肖的自我介紹,不過當交換生說出「我屬鼠」的時候,大家都笑了說沒有人在自我介紹這麼說,這是事實,但老師還是要教。我將生肖放在自我介紹裡,是因為十二生肖是非常重要的華人文化之一。自我介紹時不會特別說生肖,但一定會有人問你「你是什麼生肖?你屬猴。哇!你大我兩歲」等等。
這樣的對話有沒有很熟悉,因為這個文化其實已經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這對外籍生(尤其西方人)而言,就是個沒有概念的華人文化背景知識,不講很模糊,講了至少有順序概念,再來,生肖裡幾乎包含了生活中所有台灣人常食用的肉類,還可以進行三聲變調的練習。
Q2.婚俗文化各式各樣,不管是誰向誰求婚,新人喜宴一定要有賓客。你的外籍學生可能有機會要去參加台灣朋友的喜宴,你認為在華語教學中,他們該知道的台灣婚俗文化為何?
其實現在的新人,真的很少人用喜帖了,多半都是用google表單發來問,既省時,又環保。
Q3.根據課本,重要節慶有九個,請問公司行號每年都會發的三節獎金/慰問禮是哪三個節日?若你是華語老師,關於這三個節日,你會教什麼文化內容?
同學都想講典故起源,我則是除非到高級(給文本),否則一率使用動畫,有時甚至省略由來,直接教節日和做什麼活動而已,畢竟學生真心想知道典故,自己就能查到了,不需要老師囉嗦啊!為何而教,也就是目的,比單純只是教更重要。
Q4.台灣知名的茶飲為何?在華語教學裡,教師會教的內容應是什麼?飲酒文化,哪種酒台灣人會喝也常入菜?請舉例(菜名)。
同學說得和我教得差不多,有一個詞一定要提一下,這學期我教學生時也說到「微微」,指的是微糖微冰,很特別的是其他都不會省略,你不會說全全、半半代替全糖全冰、半糖半冰,只有微微才有那樣的含意,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忘記一提,我也會說南北口味大不同,南部人嗜甜的故事。)
越南學生還特地和我提到台啤的水果啤酒系列,剛好課文有酒、有水果,還有蜂蜜,所以就順道也提了台啤的蜂蜜啤酒,雖然我個人不太喝酒,不過能推廣,也算對台灣經濟有貢獻。
Q5.中華文化第一個重要「陸路」對外交流是漢張騫通西域而出的絲路,漢朝強盛,此後出現「漢人」的自稱。然而英文卻稱China,可能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海外華人聚集地叫「唐人街」呢?
Q6.臺灣躍上世界舞台是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你認為在梁啟超創建中華文化一詞前,漢文化的「海上絲路」是從1405年明鄭和下西洋開始的嗎?鄭和下西洋明明就比哥倫布早了87年,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呢?
Q5、Q6沒有改變,和105-1的一樣:)最終還是回到,我們學到的是某人、某派的觀點描述,畢竟歷史也是人寫的。
最後,讓大家挑戰極速約會的感覺,我們是Speed discussion。六篇課外閱讀連結,我讓同學挑3個自己想要討論的問題與觀點,然後兩回合是討論不動排的同學想說的內容,兩回合是移動排的。其實我原本也想加入,但人數非雙數,所以我就游移聽一聽,發現性別的題目大家比較有興趣。
大家討論地意猶未盡,但礙於時間,我只好cut掉,做個小結語。如果按照我的課綱走,這學期就是讀完《華人社會與文化》這一本書,但也僅止於讀完而已,華人社會與文化,永遠學不完,只能活在其中好好觀察。這本書和其他本一樣,雖然是華人社會與文化,但著重的都不是台灣華人的社會與文化,是可惜,也不可惜,我們可以有自信地慢慢發掘台灣本土的特色。所以最後,我分享一個在社會備課團的連結給同學「10分鐘測測你與台灣的距離」。以前的台灣需要發掘,現在的台灣更要認識,非常期待看到學生們BLOG裡面截圖的距離是多少(2020/12/31前可以無限測試)。
10大議題:
• 健康疾病|公共安全|自然環境|居住環境|社會照顧
• 教育文化|產業發展|勞動就業|經濟貿易|其他
我有56%的誤解呢!!小吃一驚XD
p.s.週一得發信給五位(3位本國生、1位外籍生、1位港生)從來沒上過課,或是很久沒看到的同學,提醒他們要停修,還要送出停修單才行。
109學年度第1學期申請課程停修通知
p.s.因為文化外交這一篇連結,我特地向以前一位考過外交特考外派海外的同屆志工詢問海外的文化活動怎麼舉辦,畢竟華師也算是文化外交一環。獲得以下回覆:
「文化活動像是有國內藝文團體來演出,或是洽當地電視播台灣的電視劇,還有音樂會、電影節,這個都是外交部同事辦。其中僑委會的同事會處理面向僑胞的部份,外交部處理對外國人的部份。......跟OO教育和文化的合作都不多,(教育部和文化部)不太會單獨派人,都是外交部兼辦。」
至於華師會不會處理文化活動,在前志工同事所在國「華師主要負責跟他們學生相關的活動像成果展而已」,不會特別處理文化活動。我以前在宏國,也多半是出席活動為主,不過也有其他華師舉辦或協辦過文化節活動。所以結論是「華師協辦文化活動主要還是看外館是否需要」喔!人在海外,能辦活動,也是經驗難得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