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109-1 華語師資題庫分析和比較

這週先分享了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的第五屆季風亞洲—印度華語風華工作坊【南部場】活動,讓日後想走華語教學的同學,先去開開眼界也很不錯,雖然只能參加第二天的議程,但聊勝於無,鼓勵大家參加。第二天的議程,上午第一場是講未來趨勢的遠距教學,第二場是講TOCFL考題考題特點和編制,我認為要當老師的人不可不知。再來,這個工作坊不僅全程免費,負責的學妹還和我強調有便當和下午茶,大概對於大學生而言,算是某種吸引力?!



這週也終於將學期的組別完成了,雖然有五位同學沒來XD
讓同學線上投票決定要3人一組還是4人一組,這其實關乎後面的課程調整,我沒先說,畢竟千金難買早知道。3人一組會有五組,那一組報告時間就是1小時;4人一組是四組,一組報告1.5小時。

原本是翻頁數,由最後一碼的大小排順序,不過有兩組的最後一碼居然翻到同樣數字,那我只好用頁數大小決定組別順序了。看看每組打出來的樣子,大概就知道打字的人的個性,人名之間有標點符號的人比較嚴謹,沒有的比較隨性。

第一組:沈煒然 劉璇 莊凱卉 黃鈺庭
第二組:林芳維、邵馨儀、陳姿妤、詹媛羽

第三組:查薰凱 何語欣 羅睿宸 杜穗如
第四組:劉怡辰、莊佳如、陳宗味、蔡文慈

遠在日本的同學,我安排她自己一人處理報告,雖然學期一開始她問我要怎麼上課時,就已經告知她上課時段要進google meet,不過到現在為止,她都沒有出現過,也沒有加進google classroom,將她放在任何一組都是徒增煩惱,就讓她自由。還有一位四年級生,不過也都沒來,我也認識,大概知道個性,就等著他來找我簽停修單吧!

一樣先讓大家針對自己寫的閱讀心得回應討論。然後有別於之前的設計,我將師資考題分類直接給大家看,畢靜這也不是什麼需要背起來的內容。不過這次放入了教育部分類及課本章節的對照,並加新增加國立空中大學成立的【華語教師加油站 Go for TCSL!】YouTube頻道給大家參考。

綜合討論:(106-1題目分析 106-1認證比較,Q1、3、4我直接套用以前的題目)
Q1.初級華語課程較容易談論到的社會文化分類(依教育部)。
Q2.請從閱2-2免費試題中挑選,具有華人社會與文化的題目分享,並說明其考題特徵有何華人社會的隱形文化(開放題)?
Q3.閱讀2,華語教師和外籍學生的考試都有社會與文化的內容,差別在哪裡?為何呈現如此差異?
Q4.閱讀3-1和3-2,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標準vs.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科目大綱及其考試形式之優點。關於兩國的師資考試比較,有哪些部份值得保留,哪些可以互相學習?
Q5.兩場演講講者皆使用普通話的發音為標準,台灣的華語師資認證的口試是否藏有暗示?其中隱含了什麼樣的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價值(開放題)

這一次,我要求學生將筆記寫在google classroom 裡面,這樣在寫BLOG時,不僅有個依據,版面看來才不至於看起來像流水帳。 寫在這裡,我不禁為自己骨子裡的儒家魂感到疲累,如果是道家,就是let it go, let it go, 流水帳也好,筆記也好,有寫就好。不過這堂課有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十來位學生中,有1/3是為了湊學分而來,所以對課程沒有特別想法。而我自己認為沒有想法就很容易隨波逐流。

五題裡,我也放了兩題開放題,也就是我沒有要分享我的答案給學生看,只會說說自己的想法。我也不停地表達我的想法沒有很主觀,但也絕對不客觀,我都以偏見形容之。

和在線上旁停的葉老師討論,她建議我提問要再集中一些,就是題目裡最好都有小題,讓學生能往深處挖掘認識我希望分享的內容。唉!!我真心覺得要問對問題,不容易啊!


順道一提,10月底參加了在文藻辦的第二外語教學推動計畫的工作坊,剛好就是講到跨文化,而且還認識了microsoft Office 365的one note的沉浸式閱讀(有人做了非正式的google add-on)、Microsoft translator輔助及時字幕,還有線上自動排版簡報SWAY,真是太棒了!基本上語言課程都能拿來使用,現在科技進步的越來越快,如果沒有接軌,完全會被拋在後面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