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國際體驗學習計畫】暨【亞洲文化探索與體驗】課程說明會

原本是想推薦這個講座給外籍生去聽,沒想到一位越南學生說這個課程只有台灣人能參與,雖然一開始不知道原因,但也覺得可惜,因為東亞地區外籍生在台灣念書生活,不就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亞洲文化探索體驗的實例,並讓其他台籍學生藉由他們的眼和生活中的細節認識自己的國家(母國或臺灣)。


外籍生不能選修的原因是這門課結合了教育部青年發展暑的【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該計畫目的為──  

「為增進我國青年國際視野及加強全球移動力,推動大專校院於課程、學程、講座或其他多元活動中融入Gap Year概念,由教師設計明確學習主題,讓學生有完整且制度化的學習,並引導學生依專案主題、所學專業,自主規劃赴國外壯遊體驗學習,探索認識自我,豐富人生閱歷,培養獨立人格,爰規劃本計畫,擴展青年國際體驗學習多元管道。」

教育部Gap year概念和歐洲文化的空檔年實際上差距有點大,但不管如何,能讓不少在台灣這個溫室裡長大的小花朵兒換換土壤也是立意良善。想當年(快20年),哪有這種好康啊!

既然不能選修,意思是沒有外籍生會去聽,那就我自己去取經,畢竟課名是文化探索與體驗,和我開的華語課及華人社會與文化都算直接相關。我都把聽講座、說明或演講當成一段旅行,很多資訊即便在講者或其他聽眾的想法裡是舊聞或背景知識,但我未必認識,所以一定都會有收穫。

第一校區行政大樓六樓,居然是圓頂的!不上去也不會知道XD
原本的校長室在這裡。
搜索了一下新聞:第一科大學生台灣出發 展開國際體驗學習
我教的外籍生出現在內幫忙諮詢。


這是舊的課程內容。

2015年出現UN的SDGs。
雖然聽過但沒仔細研究,但聽了陳教授所提,發現很適合和下學期的華語(四)課程結合。

體驗完要做成果展用的報告海報,也給了我靈感,剛好當代五的議題都能這樣操作。

計畫目的是在亞洲國家國家進行。
要有50%的國家是東南亞才行,國家選擇是以有相對應的姊妹校為主。

系統化課程將SDGs議題及跨文化學習帶入,我覺得超棒的!
跨文化本來就在我的課堂裡,接著也是要認識SDGs議題。
新的課程內容,就是新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認識!
PBL常聽英語老師說。
我的課堂確實蠻常從發掘問題(找出問題與疑問)出發,
但後面的步驟沒有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執行。

農業永續就是下學期的相關主題。


研究問題:要先對台灣的狀況和做法有基本的認識/出國以台灣為對照/回國繼續行動。
陳教授提出若沒有對問題的想法,可以參考KKDAY或KLOOK的活動行程規劃,
找到自己好奇,想多認識的活動,再從中找到問題。

指引分項細緻,很佛心。

第一次發表是在12週,若通過13週就能買機票了!
以上皆得為本國人才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計畫是一學年一次,但高科大是一學年兩次。
一次是發展署,一次是高教深耕計畫補助,高科學生真好命:D

補充1:

馬上去「巴」!高科大學生臺馬跨國體驗學習榮獲108年度計畫優勝獎

以下是〈馬上去巴,海不行動嗎?〉團隊的PPT







左海右陸,旅行時,再美麗的風景都要為人類足跡付出代價。



身體力行,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補充2:





補充3:

看到SDGs,就想到了百萬綠行動,50件綠行動,大家加油,說到做到愛地球。

上下圖片擷取自https://action.earthday.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