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107-2 華語口語與表達──連音的音讀

才開學九週,我就有種腦容量不夠的感覺,一週上課總時數15小時,跟在國中比起來少了很多(6+1)*3=21,但國中是教3班同年級同進度的國文課,現在是7門不同程度、不同年紀,還不同語言的課。好錯亂啊!只要下課沒立刻寫筆記,尤其是3門初初級、初中級、初高級的華語,下一堂課就要去問上一次我給了什麼功課和進度......備課時間都大爆發,家裡的貓還是每天5:30在床頭櫃大鬧,然後被我丟出去關門。好想好好睡一覺啊!

上週的〈四聲調值與變調〉及閱讀八〈華語的輕聲〉和本週的連音,因為語流音變而密不可分,所以點名後,直接回答ZUVIO提問,我把上週有些同學在BLOG中提出的疑問,直接變成問題,當成複習+預習。突然覺得這樣的上課模式有種考試導向的意味在啊!這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若沒有這樣做,考期中考的時候,就可能會有3/5的人不及格。

先來談談「語流音變」,在兩個音節之間彼此互享影響產生的外在變化,有「語詞變音」,也有「語句變音」,不管是哪種活用語言裡才會產生,是為了使語言更加流暢而變的。每本語音學相關書籍都會談及,但數量就不一定,基本是五個,但也有6-7個的,張正男老師的〈實用華語語音學〉是五個現象──
(這時認真覺得中文字一字即有意義,用字面義來理解這些現象真不錯。)

(1)同化現象:相鄰的兩個不同音素變得全部相同或相似。
A.順同化──前面影響後面,好hao「(啊)哇wa」。
B.逆同化──後面影像前面,「很hen"g"」好hao。

(2)異化現象:相鄰的兩個相近或相似音素/聲調變得不同,得以區別,一、不變調。

(3)弱化現象:字串成詞實,結合的中間字或末尾字,音長變短,音高升降變小、減弱。
A.詞句性弱化──詞句中間音素變弱,圖「書」館。
B.詞義性弱化──詞句中不重要的字,桌「子」。

(4)合音現象:兩字相連合成一字音,這一→這zhei;中間也偶有省略音素,多見於合體字,那樣nayang→釀niang。

(5)脫落現象:兩字相連過程中,前字部分音素消失不見,仍是兩字,小「鬼guei」ㄦ。

這次ZUVIO,除了第五題外,每題都和語流音變有關係。


1.關於上列漢語聲調表格內之(1)、(2)、(3)之內容,何者正確?
(1)是看看大家對五度標調法的調值熟不熟,1聲55,2聲35,3聲214,4聲51;
每個選項的(2)都是正確的,就是上聲跟誰拼,在台灣就是沒有人會唸到全上音(老師們和相聲演員除外吧);
(3)是要確認記不記得音韻結構的重點和漢語拼音標聲調的口訣。

2.我很好(wǒ hěn hǎo )有哪些語流音變的表現?
異化現象是上聲變調,很變成低一點的2聲音,
逆同化則是「好」影響「很」,為了預備ㄏ的音,都不是說ㄣ(舌頭上不去),都說到ㄥ去了。
3. 「嫑嫑(biáo)的」是哪種語流音變?下列何者也屬於同樣語流音變?
異體字是指讀音、意思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漢字。異體字又可分為兩種: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的異體字和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的異體字。合體字,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個字組成的漢字,所以嫑是合體(成)字。每個選項後的詞跟現象都是對的!
4.好可愛啊,其中語助詞「啊」的讀音變成「呀」是哪種語流音變?下列何者「啊」字連音音讀正確?
選項2也是順同化現象,選項3確實是合音,「啦」是了+啊,選項4是來亂的,老雷「呀」!

5.ㄦ化韻使用目的為突顯語感流利、聲音悅耳,也和輕聲一樣具有辨義功能。ㄦ化韻有其運用習慣,下列何者「不能」加上ㄦ化韻?ㄦ化韻的運用習慣為小的、少的、短暫的、非正式的詞彙上,所以大門當然不能加ㄦ啦!
討論完ZUVIO,讓大家看看芷銹畫出來,我增補的表格,也把上週練習的音韻結構表裡內部的一些專有名稱說明一下,終於可以正式進入連音了!但一小時也過完了!


在討論連音前,先看兩段影片,一個是超強,一個是酷,
兩者皆討論了台灣人講話會黏在一起的特色。

他們兩位討論的特色,確實是連(黏)在一起的音,但連音的語流音變有很多種樣貌,
他們提及的例子多是合音現象。

看看以上四種語言的連音,都是合音現象(子+母/母+母/would you連音看下方補充),但日語得比較特別。
和中文的合體字概念類似,例1的no da→nda(o被省略),例2的te o ku→to ku(e被省略)。
p.s.德語應為 Hab einen schönen Tag!德語系的同學修正。

〈最北京〉寻访北京话 京韵自多情
想了很久,還是決定繼續拿來做教材,曾經在2013年1月的北京冬天實習過兩個月,ISB的老師們雖然從大江南北各處來,但是說起普通話,就是北京口音,從這段影片到是能聽到一些影子。其中的Ella Zhao祕書,現在是趙老師了,當初問過我一個問題,我說話怎麼能聽不出台灣口音,跟當地人很像呢?嗯......模仿聲音還算是我的專長,再來不改變口音會顯得太不一樣,我會覺得很尷尬啊!所以我在一群台灣學生面前字正腔圓,我也是會覺得做作卡卡,很不順。

老葉認為說話口音,還是會有認同的部分,譬如:半島電視台所製作的台灣:間諜,謊言和兩岸關係影片裡的台南佳里人的王X忠先生,在神智清醒時的口音,然而在生氣時說的「哪有這樣子搞的咧」或是「ㄟ......你們怎麼可以醬子,你們可以拍我,我不能拍你們」有默默飄出濃濃台味喔!



進到討論,這週由於我也一起討論和時間的關係,所以沒讓大家說Q1-Q3,直接就自己跳到Q4-Q6,所以自己乖乖在BLOG裡補。

Q1. ㄦ化韻只會出現於詞彙的哪個位置?

ㄦ化韻是運用漢語裡的連音現象,只出現於詞彙的尾端。台灣不常聽到,運用於生活上更是稀少。在中國,似乎也只有北京市裡或常來往於北京市的人,語音裡有明顯的ㄦ化韻。


Q2.輕音本身的發音較一般聲調輕,若是在句子中,會受前一字的語調影響而改變調值高低,那在教學中,教師能用什麼教學方式或發音方式協助學生學習呢?

講講我自己的例子,通常我不特別教,因為在台灣除了常見的固定輕聲「的」、「得」、「地」和「個」,以及語助詞外,我們根本不用啊!

教學時,我都請學生記得第五聲(輕聲)很輕,大概就是打噴嚏「哈啾」的「哈」,聲音表現是種又高又短的感覺。但因為輕聲的音,要看前一字的聲調,才會決定「輕聲」的音高調值,最快的方式還是舉例,用那奇妙的抑揚頓挫念給學生聽。

以「的」為例:
他(ˉ)的書→降低
您(ˊ)的書→降低
你(ˇ)的書→上揚
阿義(ˋ)的書→降低
(ˋ)爸(˙)的書→降更低

Q3.除了課本出現的語助詞(啊、呀、哇、哪),你平常還使用哪些語助詞?

我最常用的是「好唄」、「是唷」還有「好啦」
老師的職業病會讓大家在網路上找到很多資源,語助詞這一篇就是一位老師整理的資料。我就補幾個他沒寫到的詞彙吧!

啊:
語尾助詞,無義。如:「不錯啊!」、「好棒啊!」

嘛:
用作句末語助詞。如:「幹嘛」。

吧:
用於句末:(1) 表示商量、請求等語氣。如:「給我吧!」(2) 表示指使。如:「快走吧!」(3) 表示同意。如:「好吧!」(4) 表示推測。如:「明天該不會下雨吧?」(5) 表示感嘆。如:「算了吧!」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只用於對舉的句型中,表示猶疑、兩難的語氣。如:「做吧,沒有工夫;不做吧,又急著要用。」


胤呈、芷銹、婧雅
A1 :詞彙末端
A2 :初學者先教『絕對輕聲』,多聽,多練習那些詞彙。強調輕聲『短促』的節奏
A3 :好耶,好喔,好啦,你勒(咧),好嘛
A4 :名詞。小的東西,時間短暫的,少的,非正式的。
餅乾兒 蛋捲兒 板擦兒 三伏貼兒 舞伴兒
A5 :音素不見了。小鬼兒
A6 :後面接量詞時


惠宇、舒婷、乙賢、暐凱
Q1. ㄦ化韻只會出現於詞彙的哪個位置?
A1:一個詞的尾
Q2.輕音本身的發音較一般聲調輕,若是在句子中,會受前一字的語調影響而改變調值高低,那在教學中,教師能用什麼教學方式或發音方式協助學生學習呢?
A2:誇大發音、強調輕聲前一個字跟輕聲
Q3.除了課本出現的語助詞(啊、呀、哇、哪),你平常還使用哪些語助詞?
A3:齁、啦、喔、哦、勒、囉、欸、嘛、吧  (齁、欸,也做發語詞)
Q4.帶ㄦ化的詞,詞性多為何?ㄦ化韻運用的習慣多出現於什麼東西?請寫出有「乾、捲、擦、貼、伴」的ㄦ化音詞彙。(影片、C.h.8, lvl.1, lvl.3)
A4:名詞,小的、少的、短暫的、非正式的。餅乾兒、髮捲兒、橡皮擦兒、貼紙兒、同伴兒
Q5.ㄦ化韻的變音裡,部分屬於語流音變的「脫落現象」。脫落現象有什麼特色?請以ㄦ化韻舉例。(閱讀8、Ch.8, lvl.1, lvl.2)
A5:音素被省略。小孩兒、小鬼兒
Q6. 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只出現在特定對象和數字「一」連用時變音。請觀察課本P168-170的例句,找出其共通點,然後想想,我們真的是這樣說嗎?(Ch.8, lvl.1, lvl.3)
A6:指特定對象(單一性)、 一後面加量詞的時候


最後講了報告,花了一點時間。這學期針對自己的華語課做了很多變化,試圖使用「習得」的概念進行課程,在師培課做學問變得嚴謹了些,所以要求也就多一點,請同學們要寫個教學簡案,剛好也配合華語教材教法的課程,當作訓練及練習。

表格改自:教案格式範例和自評表





1 則留言:

  1. The End? Go Away? 怎麼發音才道地?教你「連音」規則|Pronunciation with Lily
    https://youtu.be/hf7F8mly-mM
    連音:英語「字裡行間」的玄機 - 母音篇
    https://www.eisland.com.tw/Main.php?stat=a_AO4wy0h&mid=36
    北京话的儿化音是完全无规律的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68069
    ㄦ化韻
    http://www.angle.com.tw/File/Try/51ME100307-2.pdf
    【视知百科】为什么北京话里这么多儿化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3d3lE9U4bI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