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107-2 華語口語與表達──方言和共同語

九色夫《魂歸大稻埕》

「台灣人的根性就是活下去先,維護傳統也罷,吸收外國文化也罷,最終都會成為血脈的一部分,趕不走就乾脆接納了,我們也不缺那點心胸,重要的是商業繁榮。

近幾十年來世界經濟也不容許任何國家故步自封,台灣又是移民島嶼,人人都得省思自己與外人的關係,決定要堅守身份還是融入新文化,尋找自己的歸所。

語言是力量,同時也是限制。符紙寫上咒語就有了目的,同時也會被它束縛住,空紙本身最不可測,擁有最大的力量,這是道教對「空無」的看法。換言之,符咒、門、化妝,以及招牌等等都跟箭靶依樣,畫了圈就會吸引弓箭。」

2月開始看公視製播的《魂囚西門》,改編至九色夫的同名小說,書,還沒看到,但第二本已經先借到,也看完了。上面的節錄,自己覺得莫名地和現在這堂課在討論的內容,稍稍相合,推薦大家找來看看,很有意思。

上週末也看了果陀舞台劇《上帝的兒女──悲憫次神的兒女》聽見愛的聲音(女主角是公視手語新聞主播王曉書),因為是翻譯的劇本,所以上半場在沒有英美文化脈絡下,缺乏共鳴稍稍昏昏欲睡,但下半場主流(聽人)和非主流(手語)間,聽障人士(重聽或全聾)是否要學習聽人的語言,要正音、要讀唇的掙扎、痛苦,意外地也讓我聯想到這週的主題「方言和共同語」,你有沒有在使用上的掙扎,有沒有排拒過其中之一?我有,因為小時候,我就排拒說台語,固執到讓奶奶學了一口好國語。(每個人都有一定主流和非主流間的掙扎,你是怎麼選擇的?)

口訣(英語)
ㄐㄑㄒ
I am driving my jeep, eating my cheese and bump into a crowd of sheep.
ㄗㄘㄙ
I am enjoying the breeze, and suddenly see a bunch of rats chasing by snakes.



換成新法上路後,時間都抓不太準,真是抱歉。

把自己說的話,變成圖來看。
文化意義:今天上外籍生的課就有人問,為什麼要學星座、血型?
這是文化脈絡,也是語言知識裡的比較,台灣人剛認識時常聊的這些話題。

為什麼要看「你懂方言嗎?」當然除了各地方言特色外,一定和共同語有關,因為共同語的目的除了方便統治外,人和人的溝通還是很重要的。而「台灣的國語不標準嗎?」是要回應溝通上,口音對於理解的影響。最後的「語言容易產生誤會」則是要討論語言或方言之間的轉變,到底有沒有包含(文化)「意識形態」。

現在這樣寫出來,其實都是目的還是要把「語言管理」及「方言和共同語」串在一起啦!但上課時,自覺脈絡很淡。有時候,我糾結的是—我到底要點到哪裡為止。課後,問斯樺對於這樣子上課的看法,雖然她覺得不錯,但也建議我也要講講我認為的重點XD 所以我的點在於我到底要給同學多少時間討論大家的疑問,還有分享大家的提問。今天操作完畢,我覺得一組一題,可是對課堂而言比較實際。

我自己的重點其實就是我的提問,但到底是上課當場一起討論好,還是課後讓大家邊寫BLOG邊思考。或是寫好BLOG上課來分享好?倒底控制狂要管到哪裡才合適?

這是同學們提出,想互相分享的問題:

1.最近有沒有在生活中發現(文化)歧視?無形歧視?
2.中國的文化歧視有比西方少嗎?(4-1)為什麼我們會習慣迎合使用外國人(英語)的語言?
3.1970年,台灣政府為了「統一國家語言,促進民族的團結。」,以免「長此下去,勢必導致國語消沈,方言猖獗」。
上文為什麼明明國語才剛進入台灣 會擔心國語消沉?
4.語言和方言的界定和醫療的選擇息息相關,那因官方語為中文,而其他語言(閩南語、客語)普遍人認定為方言,在針對語言的治療上(被認定為方言的無正式判斷工具)是如何進行的?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主題是方言和共同語,怎麼問題會跑到文化歧視,還是要請大家釐清一下這當中的關聯。我們連在使用語言上,都有可能不小心歧視別人,很多時候是「不知者無罪」(但也無法阻止聽者有心啊),但知道了就要有意識地選擇用語。

最好玩的是一群西方移工和一群東南亞移工都擦香水,在公車上大聲喧譁,你不喜歡到底是歧視還是討厭某些特點(我對味道也很敏感,真心不愛很重的體味和香水味,但你怎麼可能不讓別人流汗或擦香水,請記得隨身攜帶口罩)?鴨仔蛋和全聚德的烤鴨,到底哪裡不一樣(主要就是體型大小)?

很多議題,主要都在於文化差異,再來就是默默累積又沒有澄清的偏見,就慢慢成為了歧視。說到底就是我們自身的生命經驗,以及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我們會有擔心、噁心或害怕的情緒,都來自與對陌生事物的恐懼想像。

中華文化自以為有容乃大,歧視可能和西方差不多,因為這個文化一直以正統為傲,總是自以為高,出國沒有入境隨俗(插隊、邊走邊吃、上廁所等議題),那應該是外國人去中國時用的。儒家文化影響之深,今天上課也是淺談到了,我們的文化多是「人動我才動」,有關係的人會影響中華兒女的選擇。我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腳踏車題來提問,維婷說如果是跟我走一起就不用特別移動它,我大笑之。原來我很親切XD 不要被我和善的外貌騙了,我還是華人耶!

如同斯樺用「去未來的親戚家要不要主動洗碗」或是「和未來的親戚吃飯要不要付帳」等問題。這就是「沒關係就是有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的玄妙之處了!我想對外國人直接使用英文,我們也是可用台灣人很親切帶過,除了這個儒家的關係文化外,跟台灣本身的被殖民歷史也是很密切。政權轉移,換人就要聽他的,先迎合拉近關係安全一點,也造就了我們「見外人說外語」的功力。

也因為台灣島上近代政權轉移不斷,要能快速上手,就要從統治的媒介─語言開始處理。所以國民黨是用漸進(快進)式的手段推廣學習國語為高級外省人的上流象徵,盡量移除百姓使用的方言(掛狗牌、禁台羅拼音、禁播台語節目),畢竟非我族類(和我說不同話),其心必異(就可能有不同思想,原來是出自《左傳》,婧雅文學造詣高啊!我聽到覺得非常武俠小說),要避免夜長夢多,製造恐懼是最快手段,讓市井小民自動方言禁音。(還有漢化原住民,取漢名等等等手段)

補:
中国向外媒展示新疆“再教育营”
(看到DW之聲下面討論串時,突然驚覺,人很容易思考僵化,尤其同溫層很厚的時候。)
关闭再教育营有谱?中国官员:待时机成熟可考虑

先暫時撇開本來就在台灣島上的原住民們(他們才真的有容乃大),明朝鄭成功(17世紀中期)來了後,台灣才開始在中國歷史上留名,那時的移民也都是東南沿海閩粵為多。但台灣島上的語言使用是在20世紀中期才開始轉變成為中文的,代表台灣300年來,主要使用的語言絕對不是中文,多是使用統治者口中所謂的方言。由此來看,就可以看出國民政府處理官方語言管制上的強度(不到100年,就敲掉300年的根基)。

所以在國民政府還沒有強力鎮壓前,〈是誰讓台灣人覺得母語粗俗?這四本台語醫學書,揭露國民黨「國語政策」前的台語盛況〉,就可以得知若在蔣中正政權以前進行語言治療的話,更有可能是以方言進行。但語言治療是什麼?語言治療的範疇頗為廣泛,從生理到心理都包含,所以針對方言的語言治療上(被認定為方言的無正式判斷工具)是如何進行,是屬於醫療範圍,超出我或同學的專業領域了,只能很淺顯地針對語音矯正回答芷銹。不過,提到這兒,很湊巧,芷銹的提問,讓我想起來我曾經想考語言治療的研究所XD

語音矯正只是語言治療的一小部分,以高師大聽力學與語言治療所語言治療組的課程來看,語音聲學和音韻確實是必修的一環,但選修針對病理學、復健、神經心理、語言發展都有涉略,是一門超級專業的學問啊!在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語言治療師考試,應試科目如下:
一、基礎言語科學(包括解剖、生理、語音聲學與語音知覺)→這堂課只和後兩者沾到邊。
二、神經性溝通障礙學。
三、兒童語言障礙學。
四、嗓音與吞嚥障礙學。
五、構音與語暢障礙學。
六、溝通障礙總論(包括專業倫理)。

補:
病歷中文化,台語文寫呢?
推行醫用台語教學:醫療專業素養與母語維護 (我們也有醫療華語)


多族語衛教平台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的提問又變成回家BLOG作業了。我的題目基本上都是從第一層根據文本提問連結第三層與自身經驗,因為我們不是閱讀素養課,所以在這兒分享閱讀策略教學-有層次的提問,還有以「四層次提問法」開啟希望閱讀,讓不知道的同學能稍微認識。四層次,它的前三層次就是課堂裡提到的內容,至於第四層次,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感覺是更上一層,連結自身經驗後,要怎麼執行,產生行動進而變化。


•Q1.語言的本身就是文化,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是在特殊的脈絡下,作為表達人類的生活才有意義」,請用「飲食」的文化,舉出語言實例,如:諺語、成語、俗語和用語。也請思考你何時會進行語碼轉換(語言和語言間的切換)?

•Q2.你的原生家庭的共同語是什麼?你父母的原生家庭之共同語呢?(外)祖父母的呢?為何有些長輩使用的方言不好理解?方言間的差別v.s.語言間的差別是什麼呢?

•Q3. 目前台灣社會的共同語如何產生的?是什麼語言?和Q2的答案都一樣嗎?相同與否的原因是什麼?明明我們都有共同語,為什麼還要討論方言?

•Q4.根據文本,所有語言的共同語都要有明確統一的標準(語音、詞彙和語法),你如何看待標準語的概念?不同方言區的人,在學習共同語有什麼特色?請以台語(閩南語)為例。

• Q5.你會的語言和官方語言、共同語、方言/語言管理、語言規劃、語言政策間的關聯為何?請圖示。


補:(課前一天從顏聖紘老師的FB上看到第一篇)
漢語熱、翻譯技術 誰在挑戰英語全球霸主地位
母語為英語的人應該重新學習英語
外國口音綜合症的嚴重心理影響

多益、托福走入歷史?英語的國際地位受到人工智慧和中文挑戰

1 則留言:


  1. 台灣閩客方言比較研究的意義及其語言比較
    http://ir.ncue.edu.tw/ir/bitstream/987654321/12060/1/2040900410001.pdf
    母語爭議:「你的母語是否粵語」——這問題真那麼無聊嗎?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07-youropinion-mother-tongue/
    為什麼沒有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4640.html#photo1

    在雙語轉換上,關閉舊語言比啟動新語言更需要大腦認知努力
    https://technews.tw/2018/09/12/how-we-turn-on-and-off-languages/

    【民視台灣學堂】講台語當著時:多語言佮共同語 2017.06.08—林佳怡、陳豐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ywR0htnME

    歧視
    https://www.instagram.com/p/BvLgjDaHBPj/?utm_source=ig_share_sheet&igshid=1isy6uzv4jobv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