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蒙仁先生寫了一篇〈吃冰的滋味〉,收錄在康軒版的國中課文內,裡邊學生最主要得學的修辭是「摹寫」。摹寫修辭指的是「把對事物的各種感覺,如聲音、顏色、形狀、氣味等。直接加摹擬描寫,簡單地說,就是從各種感覺來加以描寫(康軒版第二冊,p.166)。
剛好遇上端午節,我想了個一舉兩得的方式,05/30出了一個吃肉粽作業,讓學生邊吃邊記錄自己的「六」感享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和感覺(心感)。第一次當國文老師,作業當然自己也要寫一份。05/31特地準備了肉粽來寫文章。
秀春阿姨包的肉粽,其實我看到橡皮筋時,有點「剷」!想到了宏都拉斯的粽子Tamal,也是一曲同工之妙,因為他們的粽子用黑色大塑膠袋包著煮,說是保溫效果好。 |
不說假話,這篇《肉粽》花了我2小時才寫完,想了很久,揣摩該怎麼下筆才不會太矯情,但還要能表現出「摹寫」的精神。
心情,就是最後一句話了,不用多說啊!! |
含迎老師幫我列印輸出這篇文章,選了行書體。這篇用新細明體打的345字短文霎那間變得好有感覺啊! |
*糯米食物中,我最喜歡油飯和肉粽,以前奶奶體力好的時候,只要我去她家,都會做油飯給我吃,每年端午也都會提前叫小孩們去包肉粽。現在年紀漸長,孫子輩都在外地工作求學,奶奶也就沒再做這些花體力的事了,昨天打了通電話給她,問她今年吃粽子了沒有?她說四叔買了粽子,但是她沒吃,又叫四叔把粽子都帶走了,她家還有很多吃的。老人家果真都是為小孩想啊,自己都沒關係。
我對肉粽最深刻的印象是──高中升大學的聯考前的端午,奶奶要我跟她一起包「粽」,求包中。結果,我包粽綁繩技術不好,包沒幾個,就散幾個,後來勉強也成了幾個。可惜當時沒有智慧型手機,連數位相機都還不盛行,沒把我的狼狽樣拍起來。
最後2000年七月的聯考,雖然我沒中國立大學,也中了私立的淡江XD 一晃眼,十幾個年頭過完,前後工作,我現在居然回頭念了研究所,還半工半讀。奶奶等我七月畢業啊!我們再來包粽子、做油飯,祭祭我的五臟廟。
我手上與奶奶最近的合照。老了,我也想要像她一樣,一頭俐落白髮。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