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111-1 台灣藝術與民間信仰

12月的第一週週末大概都是打工學校的校慶慶祝,五週年第一次辦在第一校區,所以我也難得的參與到園遊會和音樂會。

早上上華語課也特地和學生說明和介紹校慶(吉祥物叫諾斯?)是什麼,也只有一位知道有校慶。雖然幫自己帶了便當,但還是跑去買了個花枝丸及小熱狗,物價高昂,兩份50元。不小心打翻了早上買的飲料,丟掉紙杯繞了兩圈還上樓找清潔人員,但都沒找到,後來先去教室放了東西,再去廁所拿衛生紙擦,回到現場就發現已經被清理了。

從12:30開始校園就傳出了搖滾樂的節奏,我被這種音樂搞得心神不寧,其實因為校慶綵排可以了解,但不需要開擴音喇叭吧。原以為到了一點前後就會停止,但沒想到到了1:20也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我就直接去舞台邊找人。

「我1:30要上課。」
「1:30就會關掉。」
(OS:我已經忍了我的膝蓋痛走到這裡,現在就要關掉。)
「靠近教室那側的擴音音響,請現在就關掉。你們還是可以繼續彩排。」
「好好,已經關了。」

以上都是在大吼中完成。尊重,其實就是嘗試先同理他人而已。葉葉表示:現在人奴性重,直接先下指令,有需要再解釋,這樣比較快。以上是他轉職三個月以來的心得。


從舞台走回到教室也上課了。還好課前已將同學們的提問放進PPT:

外國人比我一個台灣人都還要了解台灣的宗教文化,現在台灣人、年輕人的確有很多都對台灣傳統文化一知半解,這些傳統、宗教文化我們有必要了解嗎?(我沒有我們不必了解的意思,但是想知道我們需要/不需要了解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北部的觀眾真的比較願意花錢進劇院看表演,但相反的,南部的受眾大部分還是都只看免費的表演。我不確定是否是因為貪小便宜或是其他因素,但是這個狀況其實相對來說是一個惡性循環。觀眾不願意付費看表演,表演者就沒辦法生存,可能就依靠政府補助,由於政府補助了,為了吸引觀眾,又開放免費的表演。希望之後南部的觀眾可以改變思維,讓這個圈圈變成正向的循環。
請問你是否願意付費進劇院或音樂廳看表演呢?

發現台灣藝術的歷史到現在的「主流音樂」主題大多離不開「愛情」這一元素,為什麼這一主題可以延續這模長久的時間呢?

舞獅的細節可以參考可愛獅頭大學問,嘉義的余慈爺原本是陰廟,後被追封將軍,不是王爺,公廟的酬神係多半是布袋戲或是歌仔戲。白沙屯媽祖繞境的大支香是為了引領無形眾生一起遶境,左營最有名的觀光景點就是蓮池潭啊!


宗教文化,有沒有了解的需求,基本上是在於有沒有想要認識?或是有沒有人問過你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習以為常,所以根本上我們對於宗教文化常常是處於視而不見的狀態。

我大概一年會去看一兩次戲,主要是本土的舞台劇和相聲。今年九月在至德堂看了春河劇團的魔法阿媽,11月應雅琴姐姐邀請在衛武營音樂廳聽了高雄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和Shunske Sato 合作的炫技巴洛克。再來就是這週校慶高科大管樂團和長榮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會。愛情可以成為主流音樂的最大元素,我很欣賞同學回答的答案:「失戀是創作最大的動力。」

D001是第一次踏入的音樂廳,大概可容納600人吧!去參與的人不少,但應該不少職員。


綜合討論6題Q1&3是舊題,其他都是新題。

Q2.八家將和官將首的異同比較。

這個台灣網界博覽會的作品介紹得很清楚。
管將首尬八家將影片https://youtu.be/yZx3tdB1ib4

Q4.三月瘋媽祖,你會介紹什麼給外籍友人?

基本上,媽祖是海神一定會說,還有一些遶境活動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會介紹擲茭。


Q5.高雄市有一地名和舞獅有關,請找出地名和由來。

當然就是「獅甲」。


Q6.請看右邊二圖這兩者是屬於哪種類型的戲曲?
我沒有看歌仔戲或布袋戲的習慣,小時候反而最常看的是京劇,因為外公會看。
不過這三年發奮練習台語後,因為孟婆客棧的題材很新穎,所以就收看了,但CG效果真的不愛。




1203
解鎖:進行第一次他校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課前雖然很緊張,但能和他人分享真的蠻開心的。

尤其感謝工讀的緬甸研究生桂英到車站載我,否則掰咖不知道要走多久才會到。

該校的固定教華語的Cai老師對我的語音課很有見解,但我也只是被找來幫忙的人, 真有想法,自己下場教才是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