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110-1 社會文化的想像與定義

這週因為報名了陽明交通大學的人文社科講座座談會「人文社會創新與想像」,主題與我的課程契合,所以決定讓同學們一起聽。這週上課的時間就濃縮成40分鐘,因為講座是從2點開始4點結束,同學們3點20就可以離開了。
這週正式啟動課本閱讀,所以上課前還是提醒一遍本課程注意事項,才開始我的「社會與文化想像」的結語。

內容就是上週寫的部落格,但擔心同學對於某些名詞的不了解(覺得前兩週匆匆結尾太凌亂)。所以就用我自己的例子舉例——騎車去上課時被擋在小機車和大卡車中間的內心小劇場(這是想像世界的宣稱);我和我爸討論陳柏惟的罷免(KMT新主席的論述真的讓我傻眼),以及鄭麗文、蘇貞昌的立法院對峙(這是歸屬感故事);但一切都要通過敘述作用,也就是說出來,和大家交流、溝通,互相同理才有機會被看到、被聽到、被理解和被認同。

再來是本週主題--社會文化的定義,一樣是用問題討論先來看看課本的內容。

Webex一直被我開著,看引言結束,要開始時,再請同學們暫停ABC梅花坐的討論,一起聽演講。聽了20分鐘左右,我就決定暫停了。出去裝個水回教室,我問學生聽得懂嗎?大家一致搖頭,我說我也是。所以不懂的時候,真的不要裝懂,無知真的是很常見的狀況;犯錯的時候,還是真誠的道歉與感謝啊!去上二外,我因最近睡眠不好,同學因邏輯問題發現我的錯誤,我就立刻感謝她發現,因為我真的沒發現啊!而且真的是顯而易見的邏輯錯誤啊!人稱所有格和複數,明明幾天前就備課了啊!


對我而言,開放給民眾參與的講座,基本上,因為是公開的,我會直覺認為講者應調整內容讓大眾好理解。不過這場沒有,因為該講座不僅結合前面的系列講座內容,是需要先備知識才好懂的,講者還沒有準備簡報,收音效果也不好,要聽懂更有挑戰。關鍵字沒得看,說話也聽不太清楚,連我自己都抓不到內容,20分鐘後毅然決然暫停,還是繼續上課吧!(所以回台北前,課先備完是有原因的。因為週三在台北收到通知,我自己還很懊惱我忘了這場講座啊!)


台灣,在課本定義裡,是被放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中國人:第一版,第二版就改成台灣人自己一塊)脈絡下探討的,但我將華人及台灣的社會與文化分開討論時,就會發現華人的社會與文化和台灣的社會與文化怎麼在描述上落差如此大?所以對華人社會與文化,想像的成分>實際,而台灣是自己生活的土地,就可以建立既片面但又算完整的印象。聽完同學說自己對台灣社會文化的印象/想像,來看看外籍人士的,再請學生講講外籍人士對台灣的印象/想像。


定義這兩張投影片,我從105學年度用到現在,因為是課本的定義,所以沒換課本就不會變動。在定義華人時,讓同學們背背看朝代,果真只有我背得出來了,這就是國編版一綱一本的威力。元、清,明明也都不是漢人/華人,但還是被放進/納入這個「大中華社會文化」中,也就是說現在你要說誰是華人,誰都是華人,誰也可以都不是華人(自己的認同自己說才算)。

最後要下課前,讓大家看了Andrew Soloman的Love, no matter what(TED TALK)前面6、7分鐘(目標原為14:36)。不得不說,他的演講和書籍真的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面對垂直認同上。看完《背離親緣》還寫了書摘和想法。





Transcript of Ted Talk
你的父母不是不愛你,只是不接受你(的OOXX)。


在水平認同上,剛好補個最近在FB上看到的訊息,也是有其他華語老師和我一樣在關注國家語言發展法。我就是個會在不同組職間移動的人。曾在國中代課(可教英語也教國語),高中教二外,也在大學教華語,我把我自己放在語言教師的位置上,教育相關議題(尤其閱讀、語言和性別)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


所以我也一直是一個部份工時的工作者,不得不說,雖然我多是在公立學校兼差,但勞保加保的薪資狀況實在太......,為了減少雇主的部分提撥(同理他們就是因為經營緣故),我的勞工保險明細,看了只能嘖嘖稱奇啊!大學端還出現一萬一千這種數字(之前不強制,是寒暑假就把你退保出去),反而國中小就算只是去一天,也是用一般教師的月薪投保,所以最終只能看聘僱我的學校有沒有良心嗎?也不是,是看政府是不是想主動轉變這種帶頭壓榨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