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著108-1開始的新選課本《當代中文課程5》,新舊生都拋棄成語了(上了新書才發現舊課本的好XD),而我決定遇到有興趣的題目,就留下紀錄。
說也奇妙,第一課〈言論自由的界限〉根本就是配合著現在的台灣選舉藍綠黃白口水戰、香港反送中情勢(台灣連儂牆的故事/政大野火陣線)和東突厥斯坦(中國所述新疆)/西藏的議題,每週都有可用的補充教材,對教學而言確實很有幫助,但對現實生活卻是一種難以抹滅的傷害。
嘟嘟好,公視P#新聞實驗室製作了記者真心話系列,其中Vol.3就是結合了我設計的真假破冰活動(為什麼人傾向相信半真半假的內容)和課文的言論自由說明,是個超好的補充教材,在課堂上也播了(播放前先讓香港學生解釋反送中條例,再用影片補充說明)。
真假破冰,關於NKUST的四個內容,有真的、假的和半真半假的訊息。 其中半真半假的訊息,因為含有真實成分,又或是從權威口中聽到,很容易不查證就買帳。 玩完我做的(我讓大家指身上的顏色),後面也讓同學寫自己的, 和同組同學分享兼開學認識新同學的破冰活動。 |
但個人覺得該影片難以在當代的社團中分享,因為政治性過於濃厚(因為提及反送中,雖然內容沒有偏向特定顏色),而從社團普遍分享來看,都很中性,皆是文化為主。剛好最近看了一部2014年的日本電影《白ゆき姫殺人事件》,中譯為〈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這部影片和課文中提及媒體帶風向及網路匿名殺人於無形的論點相近,所以就分享這部無色的影片,我覺得值得一看。
我很喜歡利用課文句式進行的口語表達訓練(雖然我都要求學生寫來交功課),第一課的兩篇正是對網路長城和言論審查的看法。看完學生的文章,我很驚訝,同學中有人認同這兩者的存在,因為基本上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台灣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所以學生寫出個人觀點,我也給予尊重,但也會提出我的疑問。
學生因為課本翻譯網路長城的英譯Great Firewall of China,所以認為防火牆和網路長城的意義查不多,但其實大不相同。
防火牆的本義,是指古代構築和使用木製結構房屋時,為防止火災發生及蔓延,人們將堅固石塊堆砌在房屋周圍做為屏障,這種防護結構建築就被稱為防火牆。現代網路時代參照此喻意,指隔離本機網路與外界網路或是區域網路間與網際網路或網際網路的一道防禦系統,藉由控制過濾限制訊息來保護內部網路資料的安全。
所以防火牆是個人本機網路為保護自己資訊安全所設下的防禦。網路長城概念雖然類似,但不是個人選擇,而是機構/團體/國家控制牆內可以獲得的資訊。
防火牆隔開信任區域和不信任區域。 圖:WIKIPEDIA |
試寫──我對網路長城與言論審查的看法(參考B5L1課文及教師手冊)
長城,顧名思義,是指一片很長的城牆,其建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抵禦外敵的侵犯。再來就是一個繼續向外推進領地的前哨基地,建造長城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積極防禦的謀略。正因為長城有這樣的特性,所以網路長城,就是指國家政府用這種積極防禦的手段阻止城(國)內、外的人互相交流。不論是什麼網站,一切都受到政府的控制,即使是個人手機、郵件或通訊軟體也不例外。
在網路長城內,什麼訊息都被監控的情況下,對人民言論自由的權利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口。因為這種言論一言堂的風氣,除了政府進行控制之外,人民之間更可能互相監視,並幫政府進行言論審查,只要出現不符合政府宣傳的理念,就可能會被檢舉,有很多人因此定罪下獄,就算是外國人也不例外。
然而言論審查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服務政府的特定政治目的或是進行思想控制,而是為了過濾仇恨性、歧視性、不實或暴力的言論,避免有鄉民或媒體因立場不同,就散佈、攻擊、諷刺,或是利用網路匿名機制濫用言論自由而傷害他人。所以不論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小至個人、大至媒體、政府,大家不僅要知道網路長城的控制及不當的言論審查對自由民主的破壞,更要保護言論自由,認識言論自由的意義,並珍惜言論自由存在的價值。
課程補充:
11/14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假新聞的逆襲系列
親子天下破解假訊息的數位思辨能力
課程補充:
11/14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假新聞的逆襲系列
親子天下破解假訊息的數位思辨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