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華人社會與文化──送禮文化和禁忌(台灣民俗文化之禁忌)

同學:

        相信大家今天課後都有一種感覺,就是時間過得很快,上課也很愉快。關於快樂學習、開心上課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除了與個人經驗連結(讓學生主動參與及發言),報告主題邏輯連貫,活動設計讓大家忙碌思考討論,還有什麼能讓大家專注於學習?從自己開始,我怎麼學、怎麼教,到看同學怎麼呈現報告,到了第14周,今天終於有所領悟,就是適時加入主題相關影音元素,活絡課室氣氛,也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增加討論後再對比的印象。

        關於多元文化,今天同學利用學校有的三個外語系所,應英、應日和應德來介紹這三國的送禮禁忌,這是一個聚焦的手法,畢竟國家那麼多,報告的人到底該選誰說才準。但我還是要提醒,多元文化不是說我們和別人有多大的差別,而是就算有差異,還是有相同之處。我很喜歡今天閱讀資料的結語,「關鍵在於你是否理解在不同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各種不同的人類群體對善意所採取的不同表現形式。」

         多元文化未必是指多國,一國內所有的文化也算在其中,如:台灣的人口組成就很多元,本省(18-19世紀的福建一代沿海移民)、外省(中國各地)、原住民(目前正式認定的有16族)、日據結束未引楊回國的灣生、外籍人士(新住民配偶、投資移民),五花八門也很多元。但因為這門課是華語學程的師培課,所以我們探討的目標多元,就指向了不同國籍,還是要請同學們留心,多元文化的實踐,其實就是生活中,你是否能理解和自己習慣、表現、外貌等不同的人,他們就是最好的練習開始。

        祝
熟能生巧



2015/12/09課程紀錄

今天報告的同學組合很有意思,本籍生雅菁和僑生乃莉,所以題目對僑生而言也是很有趣的。【因為我問了,雅菁說:「乃莉一直問為什麼。」】

一開始是請同學們報數分組坐後,開始閱讀堂資料〈禮品與紀念品──中西方送禮文化差異〉,雅菁也先把後面要討論的題目,先告知同學,讓同學們在閱讀時,能留意要討論的部分,也讓討論時更聚焦。


PPT封面設計,是個巧思。和主題「送禮」也太搭了!
送禮組還有一個密技,就是在投影片右下角,寫上時間安排,好控制時間。













閱讀後,送禮組準備了2段小影片呼應閱讀主題和討論題目:
1.《大學生了沒》〈各國送禮習慣大揭密!〉8:50-11:50
2. 《阿兜仔不教美語!》〈台灣送禮の文化Gifts〉2:30-2:50


看完影片也笑完後,大家開始討論問題,這次我參加第一組。
課堂閱讀〈禮品與紀念品──中西方送禮文化差異〉是中國人主筆,但是是中國的哪裡不得而知。雖然某些同學閱讀資料的背景和文化不清楚,沒有辦法產生共鳴,我自己在討論時也提出,但其實送禮組在這部分,就以第一題作為處理,「有哪些符合台灣人的送禮文化」。

我認為相符的部分其實在於「精神」層面,都重收送禮謙虛、禮尚往來、偏向實用價值,而禮品方面,就看個人,畢竟送禮還是要看對象的年紀和送禮的目的,但是絕對不可能留下價錢標籤的。反觀西方,部分國家真的會把發票或收據,連同禮物一起送人,方便收禮者去換成自己需要或喜愛的物品。


比較東西方送禮文化,第一組的結論:
1.東方人由送禮者決定禮物;西方人由收禮者決定禮物(Wishlist)。
2.東方人收、送禮時都會表現自謙;西方人收、送禮時都會表達情感(收──對人感謝、對禮物感興趣;送──讚賞自己選的禮物)。
3.東方人收禮回家拆;西方人收禮當場拆。看影片,德國人說不管是什麼禮物,包裝一定要很用心,要包得很精美。拉丁人說一定要當場拆,這樣才可以避免轉送。喔!這實在太小看人了!拆了之後,還是會有人重新包裝轉送的。

至於東方人和西方人送的是實用品或紀念品,確實還是要看遠近親疏來決定。
我覺得西方收到禮物當場拆,其實是很實際的想法。我就曾經發生過,不熟的拉丁友人,送了我禮物,回到家打開來,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因為我完全不知道這個禮物是什麼東西。所以當場拆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情形啊!

再來,就是大家所喜愛的猜謎時間,依序是台灣、英國、德國、日本。至於為什麼是英、德、日呢?因為這是學校外語學院所有的應用語言學系。

原來鞋子、風鈴和刀子不能送。送禮組的同學也補充另外一些不能送的東西:菊花、白花、毛巾、手帕、蠟燭。這些都和華人忌諱死亡相關,都是喪禮用品。







每一國還有貼心小知識,很有意思。中國式標點符號,我已改正。



















大家都猜(舉手)得很盡興啊!
猜完,就由送禮組同學說明理由。我覺得這裡的設計可變成讓同學討論各國不能送的理由,這樣印象會更深刻。【看完PPT電子檔後,發現有不少同音錯字,標點符號為中國"格式",既然是報告,這樣基本錯誤要避免哪!】


接著,送禮組的同學,又用同一個影片《大學生了沒》〈各國送禮習慣大揭密!〉36:36-38:36做為「承上啟下」的轉折點,原來在生日時,每個國家又會有一些不同的送禮禁忌。
也就是送禮就是要看「目的」啊!生日時,英國人不會送錢包、花和巧克力;德國人不送錢;巴拿馬人不送家電用品。英德兩國,不送這些是因為代表送禮人沒花心思準備禮物,而巴拿馬則是因為送家電要人做家事,但聽那個panameño的意思應該是不可以送女生家電,因為她們是ama de casa。在這裡出現了性別之差!


最後,再用兩題讓大家討論:
1.當你是收禮那方,請問你會很在意這些禁忌嗎?
要看送的人是誰。如果是外國人,還是會收下,並且告知禁忌。如果是台灣人,那就OOXX。
2.看了一堆送禮禁忌後,如果你有一個外國朋友,你覺得送甚麼最好、最安全,為甚麼?我覺得書最實用,所以我會送書。但,學生們都要送食物,也就是點心、餅乾之類的伴手禮(乃莉會自己做手工禮送人,當做紀念)後來想想,也是啊!我自己送外國友人,確實也都是送台北有名伴手禮「佳德鳳梨酥」居多。因為這家店離我家不遠,也蠻好吃的,尤其是胚芽核桃鳳梨酥。新北有名也好吃的伴手禮,我覺得是就是台北縣餅──五仁酥(驊珍食品)。


隨後,我就問學生們,高雄的伴手禮呢?這是外籍生問過我的問題,一時之間,我也答不上來。有人說旗山香蕉蛋糕。嗯!我也覺得很好吃,但是旗山太遠了。我自己提了一個,後來嘗到,覺得很好吃的蛋糕,就是「不二家芋頭蛋糕」,只是保存期限過短,也不能帶出國送人。後來,語欣也提供了一家「呷百二杯子蛋糕」,但是是傳統口味的唷!有機會經過再去看看。

至於上述店家好不好吃,合不合口味,就看個人了。

結語,其實很明確,在「春節」時也討論過,時代不一樣了!年輕人對於送禮的忌諱不會過分重視。而收到禮物,就是開開心心不計較。






補:
1.在拉丁美洲,至少宏都拉斯,沒有什特別送禮的禁忌。
下方的YouTube,為加拿大CBC廣播節目錄音,是送禮文化差異研究的訪問。要注意Dr. Fang Wan沒有特別指名Asian是指哪國人?但她是中國人,她的資料很有可能為中國人。一開始聽主持人說有一種「什麼,跟我們今天說的不一樣」的翻轉感,要聽完才能了解那翻轉的意涵和感覺!




2.送禮組同學省思──雅菁、乃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