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
感謝11/28-29每位來上課兼城市小旅行的同學,不管你的收穫是什麼,希望你都能透過這次的校外教學,對高雄這個城市、對你的同學朋友、對於上課,都有一些新的發現。
上學期的校外教學,只有外籍生,這兩天則是本籍和外籍同學的合班課程,也讓我省思合班上課模式,不能只讓一方有功課,而是需要三方合作,讓每個來參與的人,都有參與感,都是一份子,缺一不可。
祝
好好休息
2015/11/28-29 校外教學行程
這次是我第一次設計安排台籍和外籍學生一起上課,雖然只是2天2個小時,但在室外的課程,超過5人,對老師的喉嚨而言就是負擔。以前跟另外2位教師和3位班助教和輔導員,帶著僑委會委託淡江大學辦的海外華裔營3個班級,去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士林館,或是自己和助教、輔導員帶班去參觀LEGO積木展,就知道大聲公的必要性,但是沒有買。
這次是我先帶全體同學認識文化中心周圍環境及文化中心的介紹,隨後的展覽才是小組分組去參觀。1打12-14人,所以我就跑去小北百貨買了199元的迷你大聲公,外加6顆A3電池,就完成了導遊夢想XD 難怪2010在當花博台北城市導覽員時,有那麼多退休老師了。
但是日後的校外教學環境介紹和地點介紹,我要安排給學生操作了,我可以外借我的大聲公。
高雄PM2.5紫爆,口罩為過敏同胞的必備品。 小風在我講解文化中心藝術大道的公共藝術品時,幫我拍的照片。 迷你大聲公,真的很好用,可以收在包包裡:D |
華裔營要帶學生校外教學,需要寫戶外活動教學企劃書,教師、助教和輔導員都有一份,那時一人帶4-5位學生,再出發前就已經知道工作須知和責任,學生有行程表、注意事項和學習單。
反觀這次,我雖然把台籍學生視為助教,也交代台籍學生任務,也給他們外籍生課程單元和行程及學習單,但是沒有特別細講,所以在這兩天校外教學過程中,也觀察到2-3位台籍同學,人是到了,但是心沒到,還是把自己定位成學生,而不是協助老師的助教。校外教學幾周前,已有2位同學和我請假,到了前一天有一位臨時請假,週六會合有一位透過同學臨時請假。其中也有兩位週六突然不行,說明理由,問我可否改為周日,還是來補課,我當然也是歡迎。
沒有特別交代任務細項,對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同學而言,校外教學好像就流於用郊遊補課的形式了。 |
我內心雖覺得沒參加或對人到心沒到的同學感到可惜,我也勸說,但學生怎麼選,也只能尊重。我想若此後,還是有這樣交叉上課的機會,我肯定會按照華裔營模式,寫去企畫書交代清楚,分成工作人員版和外籍學生版,並且帶著學生一項一項看一遍,我自己也安心。在哪裡跌到,就在那裏站起來!!
還是要感謝這兩天留到最後的同學,幫忙檢查明信片內容、地址,然後一起去高師大的郵筒寄明信片。面對這樣的課程操作模式,我沒有經驗,所以自己也比較焦慮,就變成很多都自己來了。
「信心」啊!需要多練習「放下與信任」。
外籍生問了關於展覽簽名一事,我實在也不知情,查網路,也查不到,我曾以為是人氣的代表,但是展場都有工作人員拿著計數器按人頭。因為已經習以為常,所以問了在經營家族畫廊的朋友。她說是給藝術家留念吧!因為藝術家並不會一直在展場,有些朋友去參觀卻沒碰到藝術家,便留個名表示來過。再來就是,展場的人方便得知姓名,就不用特意去問來參觀的人。
104-1兩日大合照,下次記得要請學生自己拍各組的紀念照。 |
103-2,4/12的校外教學,加我6個人。人少,我的壓力也小,學生做什麼都自己來。 |
補:
沒想到在寫明信片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也有2-3位台籍學生也沒寫過明信片。在課堂中,沒有寫明信片經驗的人,卻沒有提出來(亦或是因為我自己覺得這是很簡單的任務,一派輕鬆,所以也讓學生覺得游刃有餘);然而台籍學生的任務之一是協助外籍生,確定他們的明信片格式有沒有錯誤。這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文化衝擊,在自己的文化裡,一定也有「自己人」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事。
果真,很多東西不能只說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每一代、每一代學的方式都不一樣,需要應付的大環境壓力也不同。當我想到外籍學生因為是外籍+網路世代的數位原民時,這一批跟我一起上〈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大學生,其實年紀是跟他們差不多的。
我相信書信格式在中學時期一定會教,但是老師或家人,在課程中或生活中,有沒有特別讓孩子去體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這個什麼都快速(被遺忘)的時代,慢速的書信很容易拋棄,卻也承載著化不掉的情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