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109-2 母語及語言管理

這週加退選完成,名單裡出現了新的同學,但人數沒有變多,所以代表著上週來的人聽完後就退選了,也有人勇敢地沒聽過就加選了。然後上完課,有兩位同學決定停修了,因為上課分量十足。看來是很認真的人,衡量過後,鼓起勇氣來和我說要停修。但講的時候,有點擔心被罵。孩子啊!你也都十八了,民法、刑法都算成年了,做了決定,只要能為決定和為自己負責最重要。

因為有新同學,還是請他們加入google classroom,講一下每個主題的功能。這樣分類,我自己也比較輕鬆,再利用google的成績功能,學生隨時都能看到,也代表我不用和你說,自己的分數,自己負責想辦法完成。

這學年一樣用COGGLE,不過不用小組協作了,變成期末報告的個人成績,也就是期末的分數為:(個人COGGLE+小組教學報告)/2,如此一來,若是小組有同學擺爛,影響整體分數,至少在個人那裡,你還是有補救/努力的空間。畫COGGLGE心智圖,也是筆記整理,但和每週主題書寫不相同,是更簡潔的考試用心智圖。


這次因為開學日02/22前一天是「世界母語日(02/21)啊!!我上課說錯日期了」(02/22也是個日子,日本的貓日),所以我就將母語這個小題放入語言管理中,畢竟母語也是語言也要認識、管理啊!以前閱讀的內容都是我自己轉成PDF給學生,現在放在google classroom好方便啊!我也只能說若不是因為COVID-19的影響,一開始得部分轉線上,我還不一定會和google classroom變熟呢!!108以前是和ZUVIO比較熟。

Google classroom 閱讀內容  
6. 語言的規劃與研究

第一節課堂須知講完後,剩下的時間就讓大家就定位,和坐在隔壁的朋友進行(一)純粹的閱讀觀點分享(10分鐘),以及(二)定義母語、語言景觀、台灣雙語,找出文章間關聯(10分鐘),不過第二部分,我請大家找一位不同系也不認識的人聊聊。也和他們談到為什麼要和不同的人交流,因為和你同系,代表某部分想法相似才有可能進同一系,但和你不同系,就代表想得可能和你不太一樣,所以更需要交流了解。

母語讓學生說了很多不同的定義,我也直言,定義是你自己給的,看看每篇論文幾乎在討論的主題中都有要給出自己定義的內容就可以知道了。但當然社會上也有一般的廣泛定義,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那個定義的邏輯在走江湖的。母語,有人說最常說的、生活裡常用的,這是你的定義當然沒問題,但用這個邏輯去思考「一位大學時期去美國念書、工作,最後定居在當地的日本人」,他的母語會是日語還是美語?我想你還是會說母語是「日語」吧!那你的定義就無法適用於某些情況。我的目的是透過引導對話,讓大家更仔細地發現我們對於生活、語言、文化中的慣性之不特別思索的情形。我對母語名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從媽媽肚子裡聽到的語言,然後出生後周圍環境仍然持續使用的語言(我舉了一個例子,單親父/鰥夫帶小孩,也沒把母語變父語)。

至於語言景觀(language landscape)這個名詞,大家好像都對類似學術名詞的定義有點害怕,擔心會定義錯誤,但仍延續著上一段的概念,定義是你自己的,如果要寫論文,只要堅守住自己的定義書寫,沒有邏輯謬誤就不用害怕。我覺得中文最好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看到字就能和意義連結。

同學們說了不少解釋,習慣用google找答案也不錯,WIKI給的定義是──Linguistic landscape is the "visibility and salience of languages on public and commercial signs in a given territory or region. 語言景觀是「語言在給定領土或區域內對公共和商業標誌的可見性和顯著性」。百科知識「語言景觀是社會語言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著重考察公共空間中各類語言標牌的象徵意義」。但找答案前,先從字面意義想像起也是個方向。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包含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而景觀,則是眼前風景,那麼語言景觀最簡單的概念就是眼睛能看到的語言,就是文字/符號訊息了。在我們學習寫字前,我們都已經認得不少字,而這些字就是從語言地景而來的,你看著麥當勞的M(符號),知道它叫麥當勞,也進去店裡聞過、吃過麥當勞,然後麥當勞在廣告裡也出現,打著快樂兒童餐送玩具的廣告,自然而然在多看幾次後,你就知道麥當勞三個字的長相了。而麥當勞在小孩心中的意義就是與開心快樂連結在一起犒賞阿(我的年代啦)!


台灣雙語,非專有名詞,我只想讓同學們們思考政府(我們)的雙語政策,為什麼政府定義的雙語是中、英文,而不是台語及華語,不是客語,而是個和我們語言本身距離十萬八千遠的英語?當然我不能去掉歷史脈絡談論,到解嚴前,我都是以殖民政權統治台灣來思考的話,台灣本身的語言文化稍嫌單薄,所以每個政權來都影響我們一點,讓台灣的文化變成大熔爐。不過英語卻是國民黨政府在二戰後,因為國共之間的紛爭,傾向強權美國,台灣和亞洲不少國家都經歷過美援時期(老大哥心態,看看日韓都還有美軍基地),進而影響了對美國及其語言文化的觀感,讓崇洋更加深化,也讓這個語言(美語,非英語)在台灣能夠長久立足,甚至進入教育系統(雖然科目叫「英文」,但從頭到尾都是在學美國語言及文化)。在來就是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強力地在公共場合、教育系統打壓當時台灣人民使用的語言(台灣閩南語/台語、原住民語、日語),不熱血的在剛接收初期就去了日本,很熱血的,在228後到白色恐怖時期就丟了性命,讓台語出現了斷層。導致最算現在真的想用台語作為官方語言,還有極大的挑戰要面對。

這幾篇文章的關聯當然是語言管理,然後我自己還有一個隱藏彩蛋就是──價值選擇,你的選擇影響你會如何管理。



影片延續著前面2個學年的資料,109再加一個韓國瑜前市長的雙語政策說明。利用這部影片來對照芬蘭的母語在家學概念。這次的綜合討論題目是:

Q1.芬蘭的母語在家學和韓國瑜先生的母語在家學政策哪裡不一樣?
這題我覺得是社會大環境不同,芬蘭是學校學芬蘭語,但是還是鼓勵你在家使用,在學校也還是會用,也有母語課程的支援。但韓先生的就是完全將台語抽離學校場域,只在家學,但明明這個語言在韓成長的時候是被打壓的,多數人都帶著外面不要說,在家也要小聲說的意識,這樣小孩哪裡來環境學習,出了家門就用不到的語言,他會持續學習的意願不會高的。

Q2.你的母語是什麼/有哪些?你所成長的社區/城鎮的語言景觀怎麼樣?有哪些國家的語言文化遺跡?你怎麼學母語/語言的?學校是怎麼教的?
我的母語只有華語,我是台北土生土長,然後爺爺、外公都是跟這國民黨退到台灣來的兵,眷村生活會聽到各式鄉音,但台語就是少一點。台北市的城鎮語言景觀就是華語為主,現在還有英語,偶而出現一點日語五十音。我家所在的松山區就是日語的遺跡,日本也有個松山Matsuyama,是日本四國愛媛縣最大的城市,也是愛媛縣的縣廳所在地。松山市是四國地方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松山區應該不是台北人口最多的區(2020/09人口最多是大安區),但人口密度第三高。怎麼學語言,就是家裡/學校跟著說,然後小四被問要不要學英文。


Q3.我們的社會是幾語社會?為什麼你在大學選讀特定外語或指定你要修特定外語?考量是什麼?
我們社會是多語社會啊!!但主流語言是華語。這些外語考量,我覺得是與國際接軌,但能接到什麼程度則是見仁見智。

Q4.你認為什麼是語言管理?個人生涯規劃中,從小學到大學,語言在人生階段扮演什麼角色?你如何管理?又要管什麼?

語言管理,管的是個人語言知識的運用,及其文化思維接觸的同理。也就是語言IQ及文化EQ互相作用
你到外國當客人, 客人要知道入境隨俗,而主人則是希望賓至如歸,雙方要互相了解,就像師生同在一起上課,每個人的背景都不同,所以我請大家寫系所和出生地,這樣我能先用刻板印象處理一下。但這非長久之計,也是要靠上課、看大家的作業書寫來了解,而同學則是從我上課風格,作業回應來認識我的個人文化。

Q5.「華語口語與表達」是屬於哪種語言的研究範圍?

語言本體研究-漢語語音
語言擴展性研究-語言使用和語言表現
這是最後一篇PDF檔的內容,他其實是最短的文章,但很多人都沒讀??標題太嚴肅嗎?


Q6.語言管理和「華語口語與表達」的關聯。
就先跳過了!!跟下個主題一起說。我居然上超時,還以為課是到15:30,還好文慈勇敢舉手打斷我。我下課後,大概懊悔到吃晚飯前,因為我真的不想超時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