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105-2 華語口語與表達──連音之音讀

下午的華語課,留五分鐘收作業。不知為何,華語課的作業總是很難收齊,都會有人東漏一項、西漏一樣......是因為我作業給的百分比不高嗎?

人性很奇妙,如果老師規定作業,不管收不收,照著進度寫,輕鬆的一定是自己,但是總還是有學生不做,前一周寫信提醒了,該交作業時沒帶的、沒寫完的、說理由的一籮筐啊!雖然不交,讓我省了力氣少背些回家改,但身為老師還是很希望學生自己超前進度。

課後,一位奧地利交換生跟我說,他覺得上中文課很好,但是節奏很快,他跟不上,所以他不交作業給我,這學期被當掉也沒關係,只想來聽課。其實我不能說我不懂他的邏輯,因為來交換一學期而已,從他上課的感覺就知道他以溝通(聽說)為目標(但總跟我說英文),讀寫非主要啊!我也勸他考完期中考,如果覺得不行,就停修吧!課,還是歡迎來聽,但我不想當掉你。(另外一個奧國學生則是完全相反,很喜歡中文,主動說中文,還來跟我要更多的寫字練習寫。所以明確來說,學習的成就大概有90%來是個人動機強大,10%來自旁人的協助啊!)

我的華語課,寫的練習是以課本生詞做的生字簿(讓學生對照課本寫漢拼)、課本文法練習和作業本為主,這大概是大部分老師會給的分量,對於初學者而言,其實已算有相當程度的負荷了!我也沒有很傳統地要求學生進行紙筆考試,都是以聽讀、認字為主要訴求的線上考試。所以當學生因看不懂,而無法回答時,我也很挫敗啊!並不是因為課堂沒練習,而是學習的時間還沒多到能夠認字。跟他聊完後,我也問了一下還在的學生,他們的回答,讓我紮實地思考了一下現在的課程設計!

問題是「上中文課難不難?」答案是「Class is not difficult, but characters are.」
所以,字,認不得,是學生的難點,但要認得字,最主要還是要多練習!國小作業本可不是寫假的。除了自主學習外,老師能幫忙的就是,增加練習的方式,玩遊戲也行,考試也可以。然而,學校的課一周只有兩小時,不是每天兩小時,上課時間(進度很邪惡,雖然我是自己定)彌足珍貴,玩遊戲和考試(前周上課內容→課堂暖身/引發動機)都至少要10-15分鐘上下,啊!難以抉擇,看來期中考後SOP要修正,增加「五分鐘小考(2題聲調和3題國字)」的選項了!

以上碎碎念,就給未來可能進入華語教師行列的同學參考了。



2017/04/12 課程紀錄

課程須有事先規劃是一定的,但我常常規劃了之後,也會脫稿即興演出。
有些內容備課的時候沒想到,上課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就會直接問同學啦!

連假威力擋不住,超給力,這周的閱讀內容是有史以來最少也最單純的一周。



個人非常喜愛使用YouTube影片來引起動機暖身,剛好《什麼是臺灣腔》這部短片也沾到了連音的邊,就選他了!影片裡的意識形態,我就沒跟同學討論了,畢竟拍影片、寫劇本、造句、BLABLABLA,一切型態的創作都有作者的主觀意識在內(聽/觀者也有自己的判斷),對我而言,臺灣腔不是俗氣也不娘,在我聽來是很親切,也很可愛的。

看完之後,第一個問題就是神來之筆啊!
Q.超強覺得臺灣人說英語會強調音節,原因是什麼?

學校的華語學程好像沒有二語習得或對比分析相關課程,這題討論的是中介語理論「語言遷移」的現象。聽起來是大道理(確實也是),簡單地說,就是以第一語言語音、語法、詞彙、語義等的規則來處理第二語言(越相近的語言越會套用,e.g.日、韓語),若第一語能幫助第二語學習,很正向,叫「正遷移」,不能幫助,甚至還會犯錯的就很負面,稱為「負遷移」。

漢語的特點之一是「單音節」語言,說話是以一字一音節為單位,無固定重音,而英語通常是一字多音節,有固定重音位置。以第一語言(漢語)單音節規則套入第二語言(英語),錯誤類推發音的規則,就可能變成念英語時,每個音節的音不分輕重都給他念大聲唸出來就對了啊!語言遷移的現象在學習語言時都會出現,大家也都有這個經驗,只是不知道原來他還有個理論名稱啊!(這也是我念研究所的心得)


超強所說的臺灣腔特色,如下:
1.講話黏在一起
2.不發捲舌音
3.ㄢ/ㄤ不分;ㄣ/ㄥ不分

第一點,講話黏在一起,有一部分和某些「連音(語流音變之合音現象)」的特色相關,再來就是為了說話快速、省力,簡化而合併音韻。之所問大家同不同意,是因為你真的說話表達的方式和他一樣嗎?

這樣(zheyang)醬(jian)→ jiang
那樣(nayang)→釀(nian)→niang
真的按照他寫的拼音念念看,就知道,ㄢㄤ不分和不捲舌真的是臺灣人口與特色啊!

講話黏在一起,或著說連音的現象不是只有臺灣的中文才有,很多語言也有這樣的情形,也有語言沒有這樣的現象。嚴格來說,德語標準音不可以省略或連音,必須將每個字元都唸出來,這樣的發音規則讓德文聽起來鏗鏘有力,但是只要是人都想偷懶(誤),其實還是會出現連音現象XD


請友哉幫忙念日文,他很自動的就念了連音(口語)的句子,而跳過上方書面語。果真,口語語言使用習慣,已經幫他自動篩選了省力的說法。


聽發音:英語/日語/西語/德語
Google翻譯,只要是字母拼音系統的語言,發音清楚,連音也會自動出現。
中文,其實也很清楚,但因為是單音節語言,反而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念,沒有連音。

一篇中央社報導〈陸民眾愛上台灣腔的真正理由〉提到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彭駿逸的論文〈Talk Shows and Language Attitudes: A 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of Language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 Mandarin Among Chinese Mainlanders〉,該文調查到底什麼是台灣腔,利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大陸人對臺灣腔的態度。

報導記者說他是CUNY的助理教授,而這是他的博士畢業論文。
記者是查證了?還是......


普遍不發輕聲,我用老師說《管子》和水電工的管子(子是語音流變中語義弱化現象)。

我先讓同學們看一下在大陸火紅的臺灣腔表情包(貼圖),從前面的〈什麼是臺灣腔〉到表情包的內容,先推敲一下臺灣腔調的特色到底有什麼,在借助記者整理彭論文的內容給同學們參考。綜合討論一下臺灣腔裡的連音及腔調特色(與上周四聲調值與變調相關)後,繼續欣賞ㄦ化音的影片(00:46-08:23)。接下來的設計不多贅述,和上學年(104-2 連音之音讀)是一樣的,只是上學年上過課後,修了第二題的題目,讓同學更容易理解。























1 則留言:

  1. 台語腔調
    https://youtu.be/uy6ne4YsyJ8
    我看台灣人的發音:有時不規範卻超級親切!
    http://formosa-jc.blogspot.tw/2011/11/blog-post.html
    台灣腔為什麼那麼娘?
    https://wechatinchina.com/thread-336971-1-1.html
    064 北京話vs大馬華語
    https://youtu.be/heImgPElOE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