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似箭,學期已經剩下一半了!請忘記期中考,繼續加油吧!
祝
靜好如意
2016/04/20 課程紀錄
上禮拜看了華語雙拼快注音後,立刻就去學校圖書館借,這周就帶到課堂上給大家看一下。
教師版的昂貴之處在於光碟片中的「智慧結晶」啊!有很多設計好的PPT和影片,這等於是省下教師備課時間,我想對多數老師而言,肯定省時省力。但對我而言,消化教材的使用邏輯,其實是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這樣才會得心應手。
學生版也有影片,我認為外籍學生(母語為英語人士)買英語版的,可能在心理上壓力更小一點。這樣一說,就會想到一位日籍學生曾說過「在台灣學中文,一定要會英文」的評語。雖然教材設計上,媒介語使用英文是可理解的,畢竟是世界上易學語言之一,是多數人的第二(外)語或第三語,而且是世界上第三多人使用語言,但台灣人對於英語的迷思是個不同LEVEL啊!
〈台灣高教迷思 國際化=英語化嗎?〉,國際化≠會英語≠會以英語為媒介做事情啊!會中文也是一樣,看看母語者就知道啦!裡面牽涉了社會、文化、使用習慣等層面,這也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我們談論「語言管理」這個主題,語言絕不是單一面向的說話而已。
參考:台灣人才最缺的能力,這點在政大教授陳超明《語言管理》一書中也提到。
但是我們也絕不能小覷強勢語言的思維,這篇文章6 Business Languages that All Global Minded Managers Should Learn,當然是用英語寫的啦!但這六種語言裡面是不包含英文的喔!一切盡在不言中,大概每個人的解讀方式會不同吧!
超級離題,回到課程紀錄。我前兩個學期蠻常花時間做外籍學生的課程教材,做完後,邏輯是自己的,教課時也算是馬上上手,邊教邊看學生反應,再來修正教材細部內容,或是操作方式。這學期決定使用臺灣華語界有名學校出的華語教材,到現在還在摸索適合自己的教學邏輯中,我沒買教師手冊,因為買課本和學生作業本就已經超級貴了。
這周說聲母,剛好這段影片有部分吻合主題,然後,也能讓學生辨識前兩周討論的「四聲調值及變調」,加上影片時間不長,很適合課程開頭當引言入主題。我讓大家看了兩遍,因為要讓學生找出她的偏誤。
我不太喜愛使用偏誤一詞,但語言教學中依然使用,也得讓同學們知道。
一來,偏誤是以標準音為出發點,目的是為了讓外籍學生學習標準發音,但是誰的標準是「標準」,若以「普通話」為標的,恐怕臺灣社會的口音也不及格,更別說廣大的中國各地或是海外的華人社群了。二來,你怎知現在的「標準」不是曾經的「偏誤」?現代漢語的四聲只剩「平、上、去」存在,不正是因為清朝滿人發不好「入聲」,入派三聲,這可不也是種偏誤的概念。
參考:台灣華語師資培訓迷思/失。
我不太喜愛使用偏誤一詞,但語言教學中依然使用,也得讓同學們知道。
一來,偏誤是以標準音為出發點,目的是為了讓外籍學生學習標準發音,但是誰的標準是「標準」,若以「普通話」為標的,恐怕臺灣社會的口音也不及格,更別說廣大的中國各地或是海外的華人社群了。二來,你怎知現在的「標準」不是曾經的「偏誤」?現代漢語的四聲只剩「平、上、去」存在,不正是因為清朝滿人發不好「入聲」,入派三聲,這可不也是種偏誤的概念。
參考:台灣華語師資培訓迷思/失。
依照Fiona說話的方式,我猜測她應是華裔背景的僑生。
關於她的上升變調「我有」的有往上飄,細聽都是音「有」的後面一字是一聲,
所以她已經預先做好往上揚的準備,這屬於「逆同化」的現象。
另,定調是外籍學生最需要練習的一個環節,詞彙/句子中相對輕重聲的練習很重要。
p.s.我有個非正式觀察,唱歌相對穩準,不走音的人(也許可說會模仿者),在漢語聲調上相對穩定。 |
這周討論時間換了歌,之前是放冥想或吉卜力的音樂,這次放Ho'oponopono song,「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出乎意料,第一題都跟我不同,但都寫了舌頭。第二題寫法不盡相同,但多描述同一件事。 |
Q1.根據《漢語音韻與口語表達》P.27圖2-1,請將發音器官分為主動發聲器官和被動發聲器官。
這次沒有使用其他額外的資料補充,因為課本兩章內容就已經很多了,所以出題範圍也就小了。雖然不是使用課本的句子問問題,但答案真的都在課本裡。
這次沒有使用其他額外的資料補充,因為課本兩章內容就已經很多了,所以出題範圍也就小了。雖然不是使用課本的句子問問題,但答案真的都在課本裡。
出乎意外,主動器官,同學們雖然都回答了「舌頭」,但是也多了其他不是的部位。
課本P.30「發音時就是利用舌尖、舌面、舌根,使其動向上齒、下齒、上齒齦、硬顎、中顎、軟顎、小舌、喉壁,或下唇動向上唇、上齒,使共鳴器空間改變,形成音色改變。」
|
上述要注意的是舌尖、舌面、舌根,三者合起來就是「舌頭」。我覺得比較好記的方式是,構音器官裡,舌頭可以自由在口腔中移動,而其餘的都是固定位置,不能亂動(個人無法控制)的靜態器官。
某些語言學家認為,唇也算是主動器官,因為下唇可以上下移動,改變共鳴器空間。(參考:國音學新修第八版) 我覺得只因下唇可動這點,就認為唇是主動器官有點牽強,因為下唇上下移動是因為下顎移動輔助發音,下顎不算發音器官的一部分。
再來,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試過微張嘴(氣流通道),但不動嘴唇說話,我們都還是可以互相理解,所以我不視唇為主動發音器官。現代漢語中需要唇幫忙發音的聲母,只有四位ㄅ、ㄆ、ㄇ、ㄈ,然後其餘18個音位都是靠舌頭。(當然因為這四個音,有人把唇視為主動發音器官,也算合理。)
這部分其實沒有什麼定論可言,因為四本語言學相關書籍中,就出現了三種版本。再度證明,很多時候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啊!只有解釋後,聽起來比較合理的答案而已吧!
這部分其實沒有什麼定論可言,因為四本語言學相關書籍中,就出現了三種版本。再度證明,很多時候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啊!只有解釋後,聽起來比較合理的答案而已吧!
Q2.聲母發音的(最重要)特徵為何?
這一題和第三題,算是姊妹題。
不管是口腔裡的舌頭還是唇,擋下的都是氣流。 |
第一項和第二項就是Q2的答案,其實在《現代漢語》一書中,也把第三項聲帶振動與否列為輔音特性。 但是聲帶震動這個特性,只有4個聲母,ㄇ、ㄋ、ㄌ、ㄖ,所以我就沒把它納入。 |
Q4.依照聲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製作現代漢語聲母(輔音)字母表。
我按照課本的分類,把表給畫出來了。只對調了擦音和塞擦音的順序,這樣才是合理的,塞擦音是塞音和擦音的過渡音。
但我還是覺得這樣不好記啊!因為不是我們從小記注音順序,和現實生活脫節,這張表雖然是按照課本邏輯,依舊會很難記。
聲母是我在念書時覺得最難學的內容,要記的東西太多,沒想到當老師之後,為了要讓學生好懂,反而會想更多方式進行教學,無形中,我自己也用很多方法再學了一次,然後找出最容易消化的方式給同學。
果真要確定自己學會了沒有,就是去教別人啊!謝謝各位同學成為我的實驗品XD
果真要確定自己學會了沒有,就是去教別人啊!謝謝各位同學成為我的實驗品XD
雷老師您好,
回覆刪除在浩瀚的網路中,我好幸運可以看到老師的課程紀錄錄,謝謝您無私的分享,讓我獲益良多。
請問雷老師,貴校是否有開放線上課程(OCW)? 期待可以更看到您真實上課的點滴......
敬祝 安康
J.
J:
回覆刪除您好。
目前NKFUST應是沒有OCW的服務,如果有,也應該是專任老師們開課吧!
不管如何,謝謝您的鼓勵。分享就是學習與整理的最佳捷徑啊!
很高興我的分享,能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敬祝 順心
雷
雷老師您好:
回覆刪除我目前在教小一學生注音符號,發現孩子的ㄢㄤ不分,請問應該要如何矯正,謝謝!
您好。
刪除如果只是單純的ㄢ、ㄤ發音,只要提醒小朋友記得舌頭放的位置和鼻音即可。
ㄢ:舌尖抵在上齒齒齦後發音(舌頭就是放在可以發出「嘖嘖」聲稍微後面一點點的位置)。
ㄤ:嘴巴半張念ㄚ的舌位(舌尖抵下齒後)
念這兩個音都有氣流從鼻孔出,手指放在鼻孔前就會有很明顯的感受。
ㄢ、ㄤ不分,大多數台灣人的發音都有這個特點,不至於影響溝通,只要您留心提醒就好。至於ㄢㄤ與其他韻母的連音,透過多聽,多練習模仿,應該就行了。
您教的是小一學生,而我其實沒有和小小朋友一起學習的經驗,所以一時半刻還想不到可以怎麼向小朋友表達,您還是要看實際的教學情形作調整。
敬祝 順利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