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The Power of Medium



馬路(絲路)創造商業,網路如馬路,走在馬路上的,未必能上網路,所有的規則必將重寫。
網路真的可以取代所有的功能嗎?若真的可以,適者生存,在1990年代出現的網路不是早就應該取代一切。

戴先生所述讓我想起一部電影Surrogates《獵殺代理人》,人只要在家操作一切就好,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展現他想變成的樣子,還需要鼓勵大家去看一下朋友拍攝的《太陽的孩子》?畢竟書本可以被網路取代;錢幣可以被網路取代;選票也可以被取代,電影票一定也會被取代啊!我想說的是,這段論述實在有點危險,間接影射學生不需要課綱(學校教育);人民不需要立法委員(政府行政),我相信他的目標是要讓大家思考吧......因為戴先生後面的論述很確實。

「任何一人所做的任何決定,會影響周遭並影響社會,再來就影響世界。」未來的走向,未來世代會因為網路而有什麼改變?可能會是什麼樣?因為網路普及,所以不管身分,人人都有能力學習並思考。

網路可以讓我們拿起自主學習的機會,但它目前仍是以工具型態展現它的功能(未來不得而知,拿不準The Matrix《駭客任務》是真的),教育和思考更是使用這項工具的核心。



Sarnoff's LawThe value of a broadcast network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viewers.(n)
一個【廣播】網路的價值和他的聽眾數成正比。
Metcalfe's law: The value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number of connected users of the system (n2).
一個【資訊】網路的價值與聯網之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Reed's law: The utility of large networks, particularly social networks, can scale exponentially with the size of the network.(2N − N − 1)
一個【社群】網路的價值和他的群組數成正比。
Dunbar's number: A suggested cognitive limit to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whom one can maintain stable social relationships. 150定律
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通常人們認為是150。

Benkler: 如果知識的創造和傳播是免費的,對世界的貢獻>專利保護。

1999 Blog--2006 FB--2007 iPhone--2009 WhatsApp/2011 LINE
資訊傳播,造成快速回應,強烈互動下,由量變產生了質變(表達意見的成本是零)
根據上述觀點,想到了第一個網路霸凌實例Monica Lewinsky

聽瞿先生的TED好像變成學生做筆記(我也只挑有興趣的寫)了,以證據理論說服,似乎是少數網路鄉民會做的。
資訊的即時度(高科技手機+4G網路)大幅影響人的思考,因為太快速,即刻下判斷,幾乎沒有延遲,情感的反應>理性的回應,才會有爆料公社/鍵盤酸民的出現啊!


我如何打造出充滿「娛樂性」和「教育性」的新媒體公司 | 謝政豪 Hauer Hsieh | TEDxTaipei
台灣人潛力無限,網路已經讓最新資訊不稀有,新媒體是讓你看完五分鐘影片後,在這個主題上,願意自己上網搜尋五小時、五十個小時,甚至五年,新媒體的目的是要讓觀眾找到和議題間的相關性。任何興趣的引發,都是和人產生連結和共鳴。
花12年(意旨十二年國教?)找興趣是浪費時間,為何要在12、13歲花一個月看影片,只找三樣東西,興趣、基礎工具和方向和一群同儕,進行大抓週計畫。其實,謝的論述和理念很棒,但有個弔詭的事情,為什麼要這麼趕呢?「怕自己輸在起跑點上」已經成為這世界焦慮的寫照嗎?能看到這點,想必我個人的焦慮也很高。


p.s. 其實只要觀眾有興趣,任何媒體都是新媒體,沒有所謂舊媒體,最終媒體就是媒體,不會改變其Medium的身分。




每個人都可以從閱聽人變媒體人----全球之聲
一切都是假的,快速的二分法,現在台灣媒體創造了很多說明,讓觀眾落入了框架,大家快點跳脫框框吧!每次聽新聞/看網路媒體,都會很生氣,真的覺得不要再看新聞了,從拒絕點閱腥羶色的新聞開始吧!



符合我的題目名,另外一種不一樣的Medium,我超級喜歡Theresa Caputo的:)
Love, respect and honor ourselv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