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華人社會與文化--語言教師文化素養

同學:
       
        雖然只有這兩周上「素養」,但是從大家的討論可以得知──「素養」絕對不是兩周可以了解的題目,而是一生的課題。(否則我就不會在上課時,碎念南部奇妙的交通議題。)

        這周講的是語言教師的文化素養,但看到大家提出的意見,其實,可思考的是──真的只有語言教師或教師需要有這樣的觀念嗎?從一開始的陸路、海路,到近代的空路,人的流(移)動從沒停過,更因為科技的進步,時間距離縮短而加劇。既然全球化已經把我們變成「地球村」,那麼,文化素養更是未來需要的一個生存技能。不管是語言教師也好,亦或是學習語言的學生也好,對於在同一個場所裡的人事物之文化的了解都不可少。

         人的交流永遠都是雙向的,有效合理的溝通才能創造出連結。入境隨俗未必是要同化自己,而是在不同的文化,甚至是自己的社會文化裡,找到仍能保有自己(文化)的定位,長出自己的彈性。


2015/10/28課程紀錄

因著教學相長,也因為知識與資訊總是與時並進,今天準備好的課程,明天再看,又會獲得新的訊息,學習總在自己手裡。

昨天上課,先把上週聽完同學們討論的想法,以及課後再查的資源整合,重新跟同學們分享。為了粗淺地讓大家了解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差異,也用了友人婚禮的照片釋義。參加婚禮的穿著是李亦園老師書中提及的內容,也是最快也好明瞭兩者的差別。

p.s.在台灣,其實客人的穿著可以非常輕便(casual)。西方婚禮中,我想可能還是要看婚禮大小跟邀請親友的親疏遠近。美國友人的婚禮,賓客們的服裝屬於semi-casual,原則上,男性襯衫、西裝褲,不一定打領帶,女性都還是著裙裝或小禮服,當然也有人穿禮服。宏國轟姊的婚禮上,感覺都很正式,男性西裝領帶,女性禮服為多。
*要注意的是,西方婚禮中,只有新娘可以穿全白(日本也是白無垢),女性賓客不可以穿白色禮服,雖然Vogue說現在可以,但想穿LWD(little white dress)還是取得許可,否則會被認為失禮而被翻白眼(這就是我自己痛啊!但真的沒人告訴我,還是我後來發現的);台灣的婚禮就沒有這樣特別婚紗顏色的忌諱,西式婚紗很夢幻,但中式嫁衣大紅色很獨特,也是百百款啊!

李亦園老師的書中也特別指出,練習欣賞修養的三步驟,但他也提到多數人,僅能達到感官滿足就停止了,所以我將其修養練習改為四步驟,並用同樣的例子,讓學生了解練習步驟,如何達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就已經在做許多理論提出的觀點,但總是時機到了,你才知道原來你早在實踐。我在課堂時舉了自己去年看三部電影的例子,說明「欣賞修養」是隨時可做的,而部落格留下自己認識自己的軌跡。

意義的實現,總是要練習。

在上這兩周的課前,其實我總有些煩惱,該如何將教師與文化素養兩者結合在一起。10月初,為了調查校外教學補課的合適地點(要符合捷運附近、有郵局、有立可得的地點),我搜尋了高雄市區的文化場所: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駁二藝術特區和紅頂穀創穀物文創樂園,剛好看到了10/18大東有《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放映會》,就報名參加了。





我一直都知道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但沒有真正的認識,透過這次的紀錄片放映,了解羅醫師和他的子弟兵為台灣及世界付出許多心力。許多片段是羅醫師的同事及學生描述他的為人及教學風格,放映會後也有其子弟兵的分享。僅看完《長假》後,我就決定使用羅醫師的紀錄片做為文化素養與教師人文素養的銜接影片,我認為羅醫師即是「人文素養及多元/跨文化素養的典範」。(其實這樣的典範很多啊!陳樹菊阿嬤也是,劉一峰神父也是,還有許多你我不知道的人、被遺忘的人都是。)

這周的閱讀資料有中、英文兩種,共三篇,所以我讓應英系的學生讀英文文獻,其他科系的同學念中文文獻,當然都想看我也歡迎。我把學生們分5組,跨組1,英文2,中文2,大家一起看完我剪的17分鐘縮短版後,結合文獻,一起討論據羅醫師的影片及課前閱讀,整理(語言)教師的文化素養應具備什麼能力?

「教師」的文化素養〈學生版〉。


學生們討論出來的,結合人性顧惜及教學專業,我自己所寫的──是結合閱讀文獻及自己語言教學經驗後的想法。
多接觸了解不同文化,並且將自己的文化加以變化結合課程,讓學生體驗。

我用今年暑假教蒙固王科技大學的夏令營為例,課文部分,我特別查了泰國文化(禮拜一到禮拜天有特定顏色),用泰國文化融入課文,學生更容易理解。再來,我知道學校已經安排書法水墨課,但助理請我上一門文化課,我想利用學校現有資源處理課程,就利用學校印的扇子,請教學助教加工貼宣紙,並讓學生先挑好他們想寫在扇子上的字,列印生字練習簿給他們練習手寫後,再給他們宣紙練習模仿毛筆字,練習完畢再寫到扇子上,也有人寫字加畫畫。

特別將多元圈出來是因為,我認為在語言教學上,多元文化比跨文化更為合適,「跨」字已經隱含了心理距離了。我認為這篇文章Defining Multicultural, 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解釋得相當明確。

只是今天上課時間安排不當,不小心超時,但沒講完的部分,因為是著重教學面的內容,我本來就已經設想過如果時間夠再提!

教案編寫,就是教學流程的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