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覺得特別開心,終於(在我強烈點名下),幾乎來上課的每個人,都在大庭廣眾下發言了(85%)。雖然我知道你們在小組裡都會為自己發聲,但這個大家都說話得意義,對我希望營造的課堂氣氛而言,無疑是一大鼓勵啊!希望大家不間斷直到期末!
順道一提,下午的華語三,我與外籍的學生們從明信片,談到郵票,再講到郵資,最後提到台灣錢幣的演化史。有意思的是──聯合國的班,拿出了7種不同國家的鈔票,我們進行了比較,比了最大面額(越南50萬、印尼10萬、日幣1萬、台幣2千、蒙古2萬)、幣值、比了鈔票質料,還比了防偽功能。真是太有趣了,因為每個學生身上都還帶了自己國家的錢,有趣到我覺得這應該要納入我的華語教材庫了!還學到招呼語,印尼語是「阿巴喀巴」、越南是「新蕉(我記香蕉的新朋友)」、日語──學生說已經很少人用「摳你機挖」、法語是「撒八(沙發)」、蒙古語是「U笨大(一開始不小心翻成『你笨蛋』)」。
果真只要跟人談論切身相關的東西,就會有人一直開口。今天真是歡樂的一天啊!
2015/10/21課程紀錄
嗯‧‧‧‧‧‧我果真對這堂課充滿了自己的夢想,沒關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今天比較像是公民道德課,突然這麼覺得。
因為議題是「文化素養」,所以我先從離大家生活現實比較遙遠的這則新聞開始──
網路資源還是要先開好,否則‧‧‧‧‧‧它不給力的時候,老師只好自己撐場,先聊聊自己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再切入,與學生相關的事實──
這是我拍到的,那時我想到了香蕉皮的故事。我也一直沒忘記香蕉皮的教訓,但是啊! 誠如雅琪所說,我們真的很容易不干自己的事,就冷眼相對、袖手旁觀。 |
只能說學校大,已經免費提供小黃腳踏車已經很貼心,還有搬小黃的志工大隊。 |
我沒記錯的話,小黃的情形,學生的意見表達就多了些。原來,對於棄置腳踏車的學生,教官可以記警告一支。我當下的反應也很真誠,翻白眼。警告對高中以下的小孩都沒效了,十支大過都可以照樣畢業:一支警告,對已經18歲只受法律限制的的成年大學生又有什麼嚇阻作用呢!在華人社會中,罰則嚇阻是常用的手段,但有時候,罰了也沒嚇阻的成效,到底是為什麼呢?
紐約新唐人電視台,剛好是課前閱讀──我是郝毅博,這位英國籍記者工作的電視台。 |
反過來說,到底為何需要嚇阻呢?如果公民素養常在人心,老莊的無為而治,也有其約束力。
對於上面的兩件事,我以為學生會說可能是文化素養的問題(這不是這周課程的主題嗎?哈),但世瑩認為「免費」造成資源的浪費;宗庭分享「方便當隨便」。跟我設想的不同,但是也直指一個核心,「素養(道德)」。到這兒,我先暫停,讓學生發表課前閱讀的看法。
在郝毅柏那本書裡,窺見了一抹我理想中的「文化素養」。 非常不欣賞第二篇的標題,因為菲律賓已從逆境反轉,還在用半世紀前的觀點說別人。 |
發表完後,我請大家就課前閱讀的內容,討論素養與文化素養的意義及區別。這次因為雅菁的腳受傷,所以讓她在座位上發表,隨後大家也都很彈性地坐著分享他們的意見。我好享受這次的分享啊!看到了有趣的腦力激當及意見闡述。看來,我真要拋棄老師這個「角色」包袱了。期中考後,我也要快樂當學生。
聽完大家的分享之後,其實在某些概念上,疑似還是模糊不清。
我分享我所找到的定義:
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一文不僅定義「素養」──個人與外界作合理而有效的溝通或互動所需具備的條件,連單詞範圍也定義了:
「外界」包括了人、事(組織、制度)及物(工具)。
「合理」即蘊涵了客觀的價值判斷。
「有效」則意味著素養的水準是可以有程度性差異的。
「條件」則包括了認知、技能(行為)及情意三方面的。
定義真的是人給的,所以在不同環境裡,會隨文化背景而有所轉變。
(e.g.酒店的定義,對香港人和台中人,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我聽完學生分享後,我對「素養」和「文化素養」上,在定義上有更清楚的分水嶺。
素養:隱含了對道德和價值的觀念,是平日好的修養,具備後,個人才能與外界有合理且有效的溝通及互動。屬於「公德」層面,為社會所規範。
文化素養:包含在素養概念內,屬個人「私德」範圍。有二意涵:(1)個人對於社會文化、社交行為、語言使用、文學歷史哲學、美學藝術等基本概念或鑑賞能力的知識涵養(含文化知識的內容);(2)個人將上述之資源,以靈活恰當的形式,運用於於不同社會情境中,達到有效溝通地目的。
看完還是不了嗎?舉兩個生活實例為證:
例(1)
看到人打招呼問聲好,是素養;但看到我的西班牙或拉丁朋友,我不僅打招呼,還外帶貼臉頰及擁抱,是文化素養。Vice versa,我也遇過拉丁女生朋友,因為我的華人身分,所以只跟我握手。
BTW,在拉丁美洲文化中(宏都拉斯),第一次原則上以握手為主,見面貼臉頰,女性可主動,但男性不會主動貼臉。
例(2)
喝喜酒,大家都穿著正式服裝出席,是素養,表示對當事人尊敬祝賀之意;但穿著牛仔褲、短褲、拖鞋,過於隨便,是缺乏文化素養。
聽完大家的分享之後,其實在某些概念上,疑似還是模糊不清。
我分享我所找到的定義:
素養定義出於:重編國語字典、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及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es。 文化素養出於:全人教育、Wikipedia、What is cultural competency? |
「外界」包括了人、事(組織、制度)及物(工具)。
「合理」即蘊涵了客觀的價值判斷。
「有效」則意味著素養的水準是可以有程度性差異的。
「條件」則包括了認知、技能(行為)及情意三方面的。
定義真的是人給的,所以在不同環境裡,會隨文化背景而有所轉變。
(e.g.酒店的定義,對香港人和台中人,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我聽完學生分享後,我對「素養」和「文化素養」上,在定義上有更清楚的分水嶺。
素養:隱含了對道德和價值的觀念,是平日好的修養,具備後,個人才能與外界有合理且有效的溝通及互動。屬於「公德」層面,為社會所規範。
文化素養:包含在素養概念內,屬個人「私德」範圍。有二意涵:(1)個人對於社會文化、社交行為、語言使用、文學歷史哲學、美學藝術等基本概念或鑑賞能力的知識涵養(含文化知識的內容);(2)個人將上述之資源,以靈活恰當的形式,運用於於不同社會情境中,達到有效溝通地目的。
看完還是不了嗎?舉兩個生活實例為證:
例(1)
看到人打招呼問聲好,是素養;但看到我的西班牙或拉丁朋友,我不僅打招呼,還外帶貼臉頰及擁抱,是文化素養。Vice versa,我也遇過拉丁女生朋友,因為我的華人身分,所以只跟我握手。
BTW,在拉丁美洲文化中(宏都拉斯),第一次原則上以握手為主,見面貼臉頰,女性可主動,但男性不會主動貼臉。
例(2)
喝喜酒,大家都穿著正式服裝出席,是素養,表示對當事人尊敬祝賀之意;但穿著牛仔褲、短褲、拖鞋,過於隨便,是缺乏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定義補充:Definitions of Cultural Competence,這篇寫了相當多的定義。
那麼關於唐詩宋詞、國學常識,這類算不算文化素養呢?我覺得屬於文化知識,但若你使用他們與人溝通無礙,理解順暢,也是文化素養無庸置疑。
補:
什麼!這9種手勢......出國亂比會出事
那麼關於唐詩宋詞、國學常識,這類算不算文化素養呢?我覺得屬於文化知識,但若你使用他們與人溝通無礙,理解順暢,也是文化素養無庸置疑。
補:
什麼!這9種手勢......出國亂比會出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