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華人社會與文化--教師資格分析

同學:

        昨天獲得同學的反饋,原來他一直認為,部落格是寫給老師打分數的,所以他不太知道該怎麼下筆。希望這件事只有他誤會了。

        部落格的用意是在於,提供自己留在歷程記錄。在這門課的情況下是──希望你紀錄自己在這一路上對於「華人社會與文化」的想法。我也提過了,只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1)課堂筆記;(2)相關補充;(3)自我省思或建議,只要你都做到了,就不用多擔心。說到「相關補充」,不一定要是學術相關,也可以是閒暇閱讀類型的資料,如:The lens news或YouTube等也沒問題。

        祝
學習順利


2015/10/14課程紀錄

這兩周上課有一種「碎念」的傾向XD
上周請大家先念課前的閱讀資料,帶著想法來上課。
這周請大家多思考,不要安於老師所給。

關於「老師為什麼選這個給我看」的問題,我怎麼會那麼臨時地想到「反芻」來形容我給學生的知識啊!
吃我反芻的「食物」,沒有問題,但也需要開始學習自己找食物來源,給自己補充營養。
BTW,除了牛之外,斑鳩企鵝也會反芻,並餵食幼鳥。

為了把上週考題分類與這周資格分析做連結,也做總結,我將教育部的分類及兩組分類比較接近的組別放出來給學生看。
我覺得學生的是教育部大項分類中的細項內容。

並提問「在這些分類中,教學現場的華語教師最常教的是哪些?」
由於學生們都還沒有華語教學的經驗,所以我請大家回想他們自己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的經驗,你的外語老師們曾經介紹過那些部分。請學生們花5分鐘跟隔壁同學討論後,再來發表意見。

根據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的考試科目大綱,華人社會文化之知識、內涵及意義:
1)文化起源與分怖:文化開展、轉折、分佈區域等。
2)典章制度:政治、經濟、教育、考選等。
3)學術思想:先秦諸子、經學、玄學、理學等。
4)文史藝術:文學特色、歷史發展、藝術成就等。
5)科技方術:科技成就與影響、風水、算命、擇日、卜卦等方術與生活行為之關係等。
6)宗教信仰: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等。
7)物質文化:食、衣、住、行等。
8)精神文化:宇宙觀、生命觀、宗教觀、人我觀等。
9)風俗習慣:端午、中秋、過年等。
10)儀式行為:婚、喪、喜慶、成年等。
11)社會結構:家庭、宗族之建構與傳承法則等。
12)社會關係:人情、面子、禮尚往來人際關係之建構及應用的原則等。


多數學生猜風俗習慣、物質文化及社會關係,也有同學設想為文化起源及學術思想或文史藝術。這題其實是沒有正解的,得依照華語教師的教學對象、程度及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來看。

在我的外語及華語教學經驗中,因為多是教初、中級學習者,所以風俗習慣、物質文化及社會關係是必然的,但若是高級學習者,這些也不會跳過不說,更有可能轉向其後的成因、思想來說明,就會轉變成文化起源、學術思想、典章制度的層級。我也舉了最近閱讀到的一篇文章為例:畢靜翰──關於中文系。他從社會關係裡華人的師生面向,和自己美國的文化進行比較,進而討論到思想層面的議題。(發現他的標點符號多打半形,是不拘小節嗎?)

再來,回到本周正題──教師資格比較。
我發現自己上課很愛埋梗,但有時候又迫不及待要破梗。

我沒先破題,而是先問「台灣,誰可以當中小學教師?」由於學校沒有教育學程的課程,先讓學生們猜一猜,有同學說了「考試」。確實,要在台灣當中小學教師,首先,大學修畢教育學程(部分學校,要獲得修習學程資格也要考試,我讀淡江就是),完成教育實習,考取教師資格檢定考,獲得教師證後,通過教師甄試並試教者。原則上,大概要經過四次考試,才能在中小學任教。我也指出雖然有這樣檢核師資的方式,但總有例外。部分偏鄉,因為找不到合格師資任教,在第三招後,就會開放只要大學畢業就可以去教書的訊息。

接者,就是提問「在台灣,誰可以當華語教師?」大家也都覺得要考過試的人才可以,畢竟我們有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但事實是「誰都可以」。這就好像現在台灣外語補習班的亂象,我不能說沒有好的「英語」教師,但是很多時候,只要金髮碧眼或是外國臉孔會說英語,就能濫竽充數。會說英語會教英語,華語亦是如此。現在華語專業教師的薪資,怎麼比都比不上外語師資的薪資。

這一次要比的,只有中國和台灣的華語師資檢定方式,當然不是只有這兩國有,美國加州也有CBESTCSET的考試,其他州也有,有興趣可參考:國際師資職涯規劃與證照取得


為什麼說台灣人人都可以教華語?因為事實證明,只要大學畢業,就可以考證照。
(當然考到後,有沒有工作又是一回事。)
反觀中國至少還有本科限制,而台灣教育部發揮了全民均等、一視同仁的理念。
一看到中國漢語師資第一條要求時,不小心噗哧。「遵守法律」,台灣雖沒有明文規定考照時需要,但若是要依循國家的管道(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教育部)出國授課的話,按規定,華語教師也得去警察局辦理良民證(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來證明自己遵守法律。

接著看考試範圍和方式:

真正名稱稍微對應的是「中華/華人文化」。
筆試題,中國考155分鐘;台灣考兩天,共300多分鐘。
面試/口試題,中國考說課、試教及答問;台灣考口音標準。

整體而言,我也是透過這次的教學,才更清楚地了解中國國際漢語教師的考試。之前,聽在印尼教學的同學提過,他們任教的學校請老師們去考試。柯老師說中國150題的考題,比台灣的認證好寫。不是說中國的簡單,而是深度不同。

這次的活動是請學生們做兩岸的教師資格考試比較,可惜我場控不太好,沒有留較多的時間給學生仔細討論雙方的優缺點後,再進行缺點的建議。若只有比較,很容易流於「台灣和中國競爭」的想法,但目標不是要跟中國競爭,而是看到台灣的缺點,該如何改善/進以幫助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一組把建議寫下來,而我忘記做筆記了。

學生們在上周只做了「華人社會與文化」的歷屆考題,講實話,真的要比是不公平的。他們(我)也得做過其他科的考題,甚至要做過中國漢語師資考題,才能真的比。僅利用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及其考試大綱內的考試樣題來做比較,是為拋磚引玉,讓學生了解現行台灣及中國在「華(漢)語教師」專業認知上的差距。


台灣的認證,最終還是淪為課本知識的專業科目筆試,所以人人都可以考;口試題只要發音近北京腔,吐字清楚、連音自然、斷詞斷句、語調語氣掌握後,考過不是難事。然而,漢語師資的筆試題,是把教學項目融入考題中,考的是教師在教學時,是否了解運用的理論概念及知識。
面試考說課,設定教學對象的年齡與漢語水準,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包括語言與文化)、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步驟、課堂活動、使用的媒體和教具、課外活動設計進行簡單的說明;試教則是考生自行選擇恰當的內容,以考官為授課對象,進行實際教學演示,要求包括導入、講解、操練、活動、板書;最後是答問。
(補充:台灣也有說課和試教的方式,不過那是等到要去語言中心應徵華語老師時才做。)

我知道也認識非常多熱衷華語教學,而且專業的台灣老師,但捫心自問,哪邊的證照考試讓人有專業檢核的安心感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