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105-2 華語口語與表達 聲母發音部位與練習

理論型的課程,在教學時,我自己感覺變化性沒有很大,也很有可能是被自己的想像綁架了!再者,這陣子沒看到適合用於課堂的影像或圖片,所以這周再教聲母發音部分,沒有改變小組討論的內容(104-2),但因為學生群不同,所以還是增加了課堂進度修正及對於同學的疑問說明。


這學期已調動過課程,把發音器官和聲音屬性移到聲母和韻母後上,因為並非絕對需要先知道的內容。
原本也把IPA移掉,但看看漢語語言學考題,他還是用了IPA的符號出題,看來還是要說明啊!



這學期也用印尼女孩〈外國人最常講錯的三個字: Most Mispronounced Chinese Words〉的影片,因為她在發音上的「偏誤」,第一比較少,第二比較好找。

聲調/變調/定調/輕重音,對很多外籍人士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挑戰,FIONA也有,就藉著這個影片講解聲調中的調值、調類、調號、調型,而剛好云華也在自己的BLOG提問過,就一次出處理完畢吧!



音節結構的表格,在「聲調」的部分其實不會寫到那麼詳細,通常只有聲調的分類而已,
但是藉著這張表格就讓同學再練習一次,同時也說明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漢語是聲調語言,對沒有聲調語言概念的人而言,聽來像唱歌,
所以利用五線譜的概念來說明,是最簡單的,越往上音越高,往下音就低。
聲調的類型,同時也是該聲調的特色。


接著的小組討論問題是沒有改變的,但我不給我自己畫出的表格,讓同學們自己整理歸類。怎樣的邏輯都好,只要自己能夠記得、理解最重要。組別,就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了!這也是後面口語報告的順序喔!第一組、第二組05/31,第三組、第四組06/07。

第一組、友哉、曼寧、明柔、韋伶

第二組、美蓉、怡方、云華、俐尹

第三組、家蘋、嘉佑、襄恩

第四組、卓勳、宥妘、佩宜


感謝嘉佑提問「學這些要幹嗎?該怎麼融入華語教學?」
這是我原本想加入的問題,但在做PPT時雜事過多,忘記了!

最近在看David Eagleman《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誰在幫我們選擇、決策?誰操縱我們愛戀、生氣,甚至抓狂?》一書,其中提到我之前也寫到過的經驗,有很多的理論都是我們自己親身體驗的,但在學習理論之前,其實你什麼也都沒專心注意過,也未從認真思考或觀察過。這正是「意識經驗」呈現的選擇,告訴我們,我們的觀察本領差勁其來有自。我們唯有動用注意力資源時,才會注意細節。你總以為你所見就是外界世界的全貌,但那只是意識經驗覺得有必要知道的部分,有很多感官理當清楚察覺到的事情,我們多半一無所知。

「你的舌頭在你口中哪個位置?一旦被人問到這個問題,你就答得出來,不過除非你自問,照理來說你是不會知道答案的。大腦一般並不需要知道大半事項;他只需要知道如何從外界取得答案。大腦只在有必要知悉(need-to-know)時才做計算。你不會有意識持續追蹤你舌頭的位置,因為那項知識只在罕見情況下才有用處。」(p.46-47)

學這些理論的目的就在於此,在語言教學的「罕見情況」下,當學生問你該怎麼分辨「老師」和「腦資」時,你能夠立刻告訴他舌頭的位置、氣流阻塞的部位、送氣與否的不同,也就是母語人士平時在發音時,根本不會去注意的細節。理論的學習就是讓你走上專業之路啊!(不負責推理→專業人士與一般人士的差別,就在於對「細節」專注與否。)
補:Prezi《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
       David Eagleman 《我們能為人類創造新感官嗎?》

BTW,家裡若有牙醫,借用牙齒模型來進行聲母教學也很方便啊!沒有的話,掏寶網也是有賣啦!比我想像的便宜很多!我自己都是陽春畫圖就是了!

齿模型 幼儿园教具 儿童刷牙玩具牙齿牙科演示构造口腔保健护理牙
圖截自:齿模型 幼儿园教具 儿童刷牙玩具牙齿牙科演示构造口腔保健护理牙


最後,介紹「普樂網」,是香港中文大學網上普通話平台,我個人認為蠻適合學程的學生,用「齊齊學」來自我精進,聲母動畫部分也可以用來進行華語教學,試一試和小測驗除了可以測試學生外,也可以讓老師測試自己是否能清楚說出考的是那些理論名稱的不同,我覺得非常實用,畢竟語言學考試裡,語音學大概佔1/3(8-12題),而這些題目裡,又有近1/2是辨別發音部位、方法及清濁音的考題。










1 則留言:

  1. 聲母的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http://www.putonghuaworld.com/putonghua/100526/100526_0101.htm
    中文發音教學
    http://chinesedigger.blogspot.tw/2008/10/pronunciation.html

    回覆刪除